青史盡成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小先生,你快說說看!”
張希孟微皺着眉頭,又看了看,終於確定下來,這東西就是呂公車。
在《續資治通鑑》中就記載:造呂公車、仙人橋、長木梯、懶龍爪,擁至城下,高與城齊,欲階之以登。《明史》也有關於呂公車的記載。
根據記載,呂公車很可能是一種在元明都有過應用的攻城器械,等到滿清八旗興起,他們善於使用小巧的楯車,和呂公車又不同了。
如果這種廣泛使用的呂公車是賈魯發明出來的,倒也不意外,畢竟這種龐然大物很符合工科男的審美。
呂公車最大的特點就是龐大。
高度在兩丈以上,可以和城牆一般高,長度可以達到五十丈,行動起來非常緩慢笨拙,需要成百上千的人,還需要大量的牛,一起推動,才能平穩前進。
呂公車的缺點很明顯,但優勢也同樣突出。
首先這玩意夠大夠高,自然省去了爬城的難題,可以直接上城,如履平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