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史盡成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礦山採掘,交通運輸,機械搬運……迅速運轉的行業,都急需技術上的突破。
其實這一點,也是張希孟沒有完全料到的。
帶嚶出現工業革命,是因爲他們先佔據了龐大的海外殖民地,有了近乎無限的市場,加上大筆資本湧入,這才陰差陽錯,催生出工業化。
放在中原,想突破這個難關,首先沒有那麼大的市場,其次也拿不到那麼多的金銀貨幣……沒有辦法,主要是中原的體量太大,幾乎佔據了世界的三分之一,就算把全世界都佔了,也不可能像英國那樣,弄出十倍於己的海外市場。
不過事情比張希孟預料的要好不少……雖然海外市場有限,但是大明本土市場開發出來,同樣很龐大。
其次,提升工人的收入之後,客觀增加了用工成本,結果又逼着工廠研發新技術,提升效率,降低成本。
經過了這些年的總結,張希孟相信工業化的路徑,絕對不止西方的一條。
甚至可以這麼說,西方選了一條成本非常高的路。
他們對內壓榨工人,造成國內市場狹小,整個上層,又一味追逐利益,奢靡享受,獲得利潤,首先滿足自己開銷,最後纔拿出一些,投資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