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史盡成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朱元璋也沒法子,只能沖泡妥當,這邊等着茶水涼下來,那邊跟張希孟和李善長唸叨,他確實體會到了軌道馬車的好處。
平穩,速度快,運量大。
“咱看史書說,秦朝當年爲了調兵容易,修了直道,耗費不小……咱想問問你們倆,能不能到處都修上軌道馬車,方便調運貨物?到底是跟秦朝那樣,耗損國力,弄一個短命亡國,還是能讓大明更上一層樓?”
老朱說完,看着這兩位,作爲當世最強的兩位文臣,他們能有什麼高見?
張希孟笑了笑,“主公,其實提到了秦朝亡國,這事說起來,只有一個原因,就是秦始皇錯估了國力,他把紙面數字當成了能動用的國力……同樣的錯誤,還發生在隋朝身上。”
朱元璋皺了皺眉頭,似乎不解其意。
這時候李善長笑道:“上位,太師的話,老臣給做個註腳……他所講秦朝的毛病,就是在統一天下之前,秦朝國家不大,商鞅變法之後,政令通暢,調動人馬錢糧,都很順暢。所以纔有秦國的強悍國力。待到始皇一統天下,大秦國土增加了六倍,人口增加了五倍……秦始皇還以爲這些新進併入的疆土,可以像原來的老秦一樣。動員兵馬徭役,修長城,建設驪山陵墓,又修直道,大肆巡遊天下……始皇帝以爲,他的國力完全可以承擔,殊不知剛剛統一之後,六國故地,無論百姓,還是官吏,都遠遠比不上秦國故地,他勉力爲之,天下大亂,也就不足爲奇了。”
朱元璋一怔,很快抓到了關鍵,“紙面上的國力,並不能當成實際的國力,李先生,果然厲害啊!”
李善長一笑,“上位,這也是老臣幾十年打理庶政,積累的經驗。其實這個道理,放在歷代,都是通用的,爲什麼歷代的雄主駕崩之後,儲君都很難順利接住這個局面?奧妙就在這裏。因爲歷代雄主,都是令行禁止,下面不敢有任何的鬆懈。可是當儲君繼位,一切糊里糊塗,還不明白怎麼回事。又缺少足夠威望,主少國疑,肯定會出事的……就拿隋煬帝來說,他就是犯了這個錯,把大隋朝紙面上的國力,當成了可以使用的力量,所以纔有百萬大軍徵高句麗,纔有一年之內修運河。”
朱元璋遲疑了少許,他低聲道:“李先生,咱怎麼覺得你話裏有話,說明白點,咱們不用遮遮掩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