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史盡成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這種系統性的生態崩潰,纔是最可怕的。
新生的大明王朝,全力以赴,治理鹽鹼,重新植樹造林,抵禦風沙,加固堤壩,保護百姓的安全。
下游如此,在黃河中游,動作更大。
直接劃定了大片的區域,作爲林區,不許耕種,也不許砍伐樹木。
這也就是國初,人員稀少,即便有些人,也可以遷居出來,要是放在人口恢復的時期,想遷居幾百萬,上千萬人,那不是自取滅亡嗎?
通過十年的努力,大明朝累計遷居七萬多人,圈定出差不多十個府,五十多個縣的面積,作爲水土保育區。
隨後大明又陸續安排了近十萬老兵,解甲歸田,到這些地方,種植樹木,治理水土。
這些老兵都能分到大片的林區,他們可以在林地中間,種植藥材,養殖雞鴨鵝……朝廷安排了收購點,另外還有免稅,糧食補貼。
而且還有人研究出羽絨衣,他們廣泛收購鴨絨鵝絨,填充在上好的絲綢裏面,做成輕便保暖的衣服,一件就能賣三五貫錢。
就這樣,每年朝廷撥出五百萬貫以上的治河費用,再加上地方的投入,開支千萬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