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的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但是,想要達到目標,一定不能急躁。
軍國大事不是空中樓閣,只顧着往高處去,根基不穩,隨時會出事。郭寧隱約記得,自古以來改朝換代,常有這樣的馬前卒,聲勢再大,一旦受挫便分崩離析,徒爲後世所嘆。
而定海軍的路數,與紅襖軍是完全不一樣的。
終究大金是要倒的,郭寧有的是厚植根基的耐心和信心。而定海軍的大敵終究是蒙古,郭寧比任何人都知道蒙古戰爭機器全力開啓之後的可怕,所以也不會因爲一次小勝而有半點僥倖。
自從戰退蒙古軍以後,定海軍對地方的掌控愈來愈嚴密,能調動的人力物力也愈來愈多,由此,各方面的建設也愈來愈快地見到了成效,一個穩固可靠的政權,漸顯雛形。
在政治上,用移剌楚材出面,招募各地不得志的文人,並摻雜以完全輸誠的本地人士、以及從直沽寨諸多商號中抽調出來的識字夥計,着手因循舊例,兼以現實所需,設置部門,構建文官體系。
比如節度判官和觀察判官兩個職位,本來分頭管控兵、刑、工、吏、戶、禮案事,這幾日裏郭寧將這些事務統合到一處,落在政務司的下屬,又新設了農政、水利、軍械匠作、馬政等署,調入精幹人手,專門處置當前急務。另外籌建中的,還有鹽、酒等署。那是滾滾財源,被移剌楚材寄予厚望。
新設的官署,也能起到檢驗人才的作用。比如負責農政水利的吳褚和張聖之兩人,俱都出衆。兩人都是山東本地人士,吳褚原來是掖縣城裏的教書先生,張聖之則是跟着張榮,在黌塘嶺落腳的。
這會兒他兩人正坐在正廳下首,爲郭寧分擔一些零散案牘事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