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的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待到周客山和趙斌、王二百告退,郭寧滿意地嘆了口氣,把身子靠在椅背上,伸個懶腰。
要想在亂世立足,很重要的一個條件,就是不能有書生氣,不能有精神潔癖。那種人,一遭濁浪滔滔,分秒即死,而郭寧所部的骨幹將校們,各個都是血海里掙出來的,無不深知大局爲重,神經早就錘鍊得如鋼鐵一般。
郭寧算是比較自律有底線的,但他從昌州一路潰退到安州塘濼的時候,每日裏廝殺不斷,所有人都紅了眼,很多時候殺得並非蒙古軍,偶爾還要劫取行軍所需糧秣物資,那也不是和和氣氣說話要來的。
那一路上他有沒有留過手只能說,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儘量留着手了。
他能保證沒做過錯事,沒有濫殺過麼其實不能。
又比如靖安民、駱和尚和李霆三人,儼然是軍中最大的山頭。因爲他們當年在河北,就是勢力最大的潰兵首領。這勢力怎麼來的靠得溫良恭謙麼當然不是。他們的威名、勢力乃至自家的性命,下屬的喫喝,都是從刀槍上來,每一樣都沾滿了血。
趙斌也是這樣的。這老卒發狠的時間,比郭寧等人還早。
那幾年朝廷中樞混亂,對北疆界壕沿線的照應一日少於一日,將士們甚至有賣馬、賣祖傳的甲冑去換食物的。趙斌有一大家子老小要養,家底又不厚,只能去落草做賊,好在雖不曾濟貧,大致劫的都是富。
可有時候朝廷出兵剿匪,偵騎四出,而趙斌又被兜住了。結果便是兩邊翻臉,一場廝殺。反正邊疆之人性命輕如草芥,死了誰,都是一樣。趙斌殺人滅口過了,還能施施然回烏月營去當兵。
那幾年烏沙堡長城沿線,就是這麼一副兵匪不分的模樣,郭寧一早就知道。只不過,若非趙斌這廝拿腔拿調,他真懶得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