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的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對楊安兒所部的具體情況,耿格早就和郭寧談論過許多次了。正因爲他曾是楊安兒的盟友,一旦跳出了這個身份,反而看得更明白。
應了聲是以後,他忍不住嘆氣:“楊元帥是赫赫有名的大反賊沒錯,卻不是史書上那種揭竿而起,一往無前的首領人物……他太精明強幹了,所以思慮太多,但所思所慮,落到實處,又未必都如他的預料。”
楊安兒最初起兵,是乘着大金與南朝宋國廝殺的當口,而兩國交戰一旦結束,他爲了保存自家的核心部衆,立即接收招安。而其留在山東的盟友和其它部屬,則或者投降,或者繼續造反,經歷了長達數年的坎坷過程。
在這個數年裏,曾經的起義領袖們走在完全不同的道路上。人人都要爲自家盤算,人人都會面臨利弊選擇乃至彼此兼併對抗,於是人心也就變得越來越不同了。
比如萊州的徐汝賢,他也曾因爲活不下去而起兵造反,但定海軍南來所見,徐汝賢和他的同黨們,與那種魚肉鄉里的土豪有任何不同麼
託朝廷施政無方的福,當楊安兒回到山東,發現這些盟友和部屬的力量比當年更強,所以他一聲號令,大半個山東瞬間變色。但問題是,楊安兒與他們斷開聯絡數年,對他們的掌控,實際上弱化到了極點。
此前郭寧輕騎去往擂鼓山,看到那一面面寫着將軍元帥稱號的旗幟,頗有沐猴而冠之譏。
但後來他就明白了,楊安兒的本部、楊安兒在山東的舊部、劉二祖所能影響的勢力、山東本地的鄉豪……這些不同來源的力量,本就是互不統屬的。楊安兒的威望,只能用來煽動,卻不足以建立成體系的管控。
而楊安兒的本部,在隨後的急速擴充過程中,又並不能保持對這些下屬的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