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的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契丹軍與蒙古軍,自然是不同的。
早年大遼強盛時,契丹軍的風評便不如何,時人稱其“輕而不整,貪而無親,勝不相讓,敗不相救”,哪怕是皇帝親征的傾國之戰,兵馬也動輒退敗無恥。大體來說,剽悍兇勐不差,在堅韌上頭卻大大地欠缺。
到後來大遼覆滅,契丹人裏頭,除了一個遠走西陲的大石林牙,也未見有幾個力挽狂瀾的好漢,反而有大批投降金國的契丹貴族。
此刻耶律留哥聚集起的兵馬,也繼承了契丹人一貫的毛病,廝殺時若佔上風,人人如狼似虎,若在相持,也能勉強堅持,可一旦落入下風,立時就分崩離析,上萬兵馬狼奔豕突,全無半點軍隊模樣。
定海軍和遼東本地軍閥到處抓俘虜,抓到了日暮西山還沒抓完,足足安置了兩三個俘虜營,裏頭填了不下七八千人。
只是,沒找到耶律留哥的蹤跡。
此人始終是遼東地面上契丹人的領袖,他若逃脫,日後定有東山再起之時,難免又是永無休止的麻煩。所以不止定海軍,紇石烈桓端、阿魯真等部,都派了精細的下屬,自晝至夜,持續不斷地搜山檢海。
這個想法,倒是對的。
耶律留哥未必多麼善戰,但能夠趁勢而起,頗能決斷。而且,哪怕契丹軍中山頭林立,他身邊總有些忠心部下。
此前大軍崩潰的時候,他一看大勢已去,便知關鍵不再是抵抗,而是如何才能逃離戰場,保存有用之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