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的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成吉思汗部下有“四駿”、“四狗”之稱的名將,大都出身卑微,彼輩與成吉思汗的關係親密,與尋常蒙古貴族不同,舉凡上陣,個個敢鬥敢戰,身先士卒,遂能在蒙古政權不斷擴張的過程中,掌控愈來愈大的實力。這其中,哲別又格外出衆。
在得到成吉思汗賜名之前,哲別本名只兒豁阿歹,是從屬於泰赤烏部的普通士卒。有人傳說,他因爲闊亦田之戰中的勇勐表現,得到成吉思汗的青睞,投降後立得重用,其實不然。
成吉思汗用人,絕少驟然授以重任,他的許多任命不止棄仇讎、任智勇,還都是仔細考察、反覆權衡的結果。
哲別最初投靠成吉思汗麾下,只是個親衛十夫長而已。後來數年無役不從,屢建功勳,這才於大蒙古國建國時被提拔到千夫長。再此後數年,在與西夏和金國的交戰中數次獨當一面,終於成爲統領數個千戶作戰,聞名於諸國的大將。
這樣的經歷和成吉思汗的信任,給哲別帶來了強烈的自信心,使他在作戰時完全不顧忌一時一地的得失,而堅決追求最終的勝利。
他在攻打居庸關、遼陽時,多次採用數千人規模詐敗誘敵的手段,便是這種戰術思想的體現。
當哲別率軍進入蓋州,韓煊將契丹人團團聚攏的局面視爲虛弱的表現,卻不知哲別早有預料。這些隨時會動搖的契丹人,落在哲別眼裏不過是誘餌罷了。
此前韓煊在蒙古人的營地裏奪取馬匹,驅趕俘虜,乃至有人剝取蒙古人屍體上的鎧甲爲戰利品……這種行動,已經近乎羞辱。但哲別始終不動。他在聚精會神地觀察局面,判斷來敵的動向,猜測他們的身份。
這一場紛亂下來,至少有兩個千人隊的營寨和輜重被焚燒,馬匹也是要損失一些的,契丹人更是轟然而散。另外,各部各營的蒙古將士在煙火中落單被襲擊,總也得死掉兩三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