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的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蒙古軍上一次入寇,之所以能深入大金腹地,有個主要的原因,就是清、滄、恩、景、獻、深等六州的漕運倉庫,在戰爭一開始就被蒙古軍控制了。
大定二十一年的時候,朝廷以京城儲積不廣,詔沿河六州獻粟。六州依託漕河,一次就發出了百萬餘石糧食,運至通州,輦入京師以解燃眉之急。
到貞右元年,六州範圍內數十座漕倉,彙集了河北東西路、大名府路、南京路四路六府二十二軍州七十六縣的糧秣物資。且不提待轉運的鉅額物資,光是漕司官員、胥吏歷年來貯在各處私倉、不可告人的“折色”和“損耗”之類,就不下百萬石。
蒙古軍得此,自然便足以供給鐵騎縱橫馳騁,哪怕深冬,也全無乏糧之憂。許多蒙古馬喫了一冬天糧食,比往日在草原啃乾草更肥壯些。
而蒙古軍退兵以後,留給大金國的,便是一個前所未有的爛攤子。
作爲中都命脈的一處處倉庫固然被搶掠焚燒殆盡,漕船、漕丁乃至陸上挽舟的力夫也折損了十之八九。又因爲諸多設施長期無人維護,或者被蒙古人縱火燒燬,整個漕運系統的癱瘓根本無法扭轉。
朝廷以河北宣撫使僕散安貞兼管景州漕運司,本是希望他儘快恢復漕運,保障對中都的供給。僕散安貞在中都的時候,也對皇帝答應得好好的。
但真到了地方上,僕散安貞便感覺出主政地方的難處。
河北兩路是前次遭到蒙古破壞最慘烈的地方,各地尚存的戶口已經不及當年的兩成。僕散安貞用盡了辦法招攬流亡,稍稍恢復生產,哪有支援中都的餘量?
就算有那麼一點餘量,僕散安貞自己不得養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