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的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過去兩年裏,蒙古軍在金國境內的每次失敗,幾乎都和定海軍有關係,待到哲別將軍在遼東身死,成吉思汗更是把定海軍視爲頭等大敵,所以才置中都於不顧,一口氣衝到良鄉與定海軍廝殺。
誰能想到廝殺的結果是這樣?
此前四王子拖雷輸了,衆人覺得是四王子無能。後來按陳那顏所部輸了,衆人覺得是按陳那顏沒有親臨指揮,讓定海軍佔了便宜。再後來哲別身死,將士們都痛罵定海軍奸詐。
直到昨日一戰之後,所有人都有些呆傻。成吉思汗親領怯薛軍在此,然後就喫了這麼大虧?
大汗的怯薛軍,總共也只有一萬人罷了。一千多人的死傷,佔據了怯薛軍總數的六分之一!
再堅韌的軍隊,也很難承受這樣高比例的死傷。大蒙古國與金國開戰以來,只有兩年前圍攻金國西京的時候,死傷比這一次多些。但那一次作戰中,蒙古軍至少是全盤掌握主動的,只是缺乏攻打堅城的經驗罷了。這一次卻是野戰中紮紮實實的、沒有藉口可言的失利!
如果不是成吉思汗本人領兵坐鎮,依靠他無與倫比的威望壓住局面,恐怕軍隊裏頭已經各種動搖了。這樣的動搖,在成吉思汗統一草原,將所有蒙古人捏合爲一體以後,已經很久沒有出現過了。
何況,組成怯薛軍的成員們誰不是身份尊貴?他們在大汗帳下服役,代表了組成大蒙古國的諸多部落與大汗的直接聯繫。
大蒙古國終究是建立在部落基礎上的國家,成吉思汗一方面竭力重整、改造諸多部落,一方面又不得不依賴部落的支持。他的怯薛軍,就是無數部落支持的成果,而怯薛軍裏任何一人死了,都代表成吉思汗與某個部落的聯繫渠道斷了。
這不是軍事上的損失,而且影響到了草原上既粗糙而又微妙的政治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