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的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自貞右元年起,從中原到山東都雨水不足,到今年已經連着第三年。不過山東地界的治政官員得力,政務司下屬專管水利的機構自去年開始,就留意開渠豬水以既田。今年春耕時候,雖然許多軍戶子弟都集結出兵或者操練,但各地農事並不荒廢。
定海軍的統治中心是益都,經營最久的地盤是來州,然後向北到濱州、向南到莒州,西邊到泰山的這麼一大片地方,如今全都已經納入了定海軍的軍戶體系。
去年郭寧統合山東東路的時候,承諾納入定海軍管制下的軍戶和蔭戶們每家賜田百畝,如今歸屬軍戶們的田地大體頒下,蔭戶們得到賜田的速度慢些,但也好歹有了盼頭。
在這片地界,大金朝廷派出的官員雖然還在,但已經被架空得不成樣子。地方軍政事務固然輪不着他們插手,在山東宣撫使司建立以後,官員們大都領了宣撫使司的臨時差遣,頂了個經歷官的名頭,日常駐在益都協助文墨之事。
對此不滿的官員也是有的,還不少。但從去年下半年起,一直就有傳聞說,某某老爺掛印辭官,泛舟出海,然後就再也聽不到音訊了。
這樣的消息連着傳了十幾次,其他官員又不是傻子,哪裏還不明白?當下合作程度就明顯提高了,就算眼看着定海軍無數軍政舉措一條條頒下,沒一條符合朝廷的規矩,也只當自己是瞎子、聾子。
到了今年以來,山東東路的官道沿線原有的急遞鋪也全都撤銷,一應人手都歸併入錄事司的驛站系統。
山東東路的那麼多軍州,就再也看不到大金朝廷存在的痕跡了,而山東的軍民百姓們也習慣了時不時往官道上張望一下,看看有沒有定海軍的使者帶來遠方親人的消息。
這一日上午,官道上忽有騎隊急速奔馳,激起的煙塵滾滾,老遠就看得到。道旁的農田裏,不少做農活的人連忙踏過道旁的樹木和雜草,站到路基上眺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