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的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所以不光是鐵匠工坊缺人,便是這城裏該有的興造,比如庫房、馬廄、城頭敵臺馬面之類,因爲沒有百姓可以簽發來服役的緣故,都是將士們自家幹出來的,很是辛苦!”
張紹是本地的老卒出身,最能體恤下情。他方纔看見趙瑄對城裏的髒亂不滿,這會兒便側面說幾句,誇一誇趙瑄的新部下們。
當下幾個鈐轄點頭如搗蒜,都道,不辛苦,還要更努力。
張紹這話,倒是一點不錯。
郭寧控制中都以後,立刻就以趙決爲武定軍節度使,經由居庸關向北面的山後各州推進。但時隔三個月,當仇會洛所部陸續調動到山後各州,己方能穩固控制的,依然只有一個縉山。
那便是人口數量實在稀少,無法支撐軍隊立足的緣故。
沒有人口放牧、耕地,軍隊的糧食物資等一切需求,就都得從中都轉運。這就給後勤造成了巨大壓力,特別是這條運輸路線地理環境複雜,山地、草原、溼地交錯,道路難以維護,車輪車軸動輒損壞,車輛和物資的消耗非常厲害。
沒有人口支持,就算都元帥府掌控了山南各地,那也只是一片空蕩蕩的地盤。己方的兵力只能控制幾個戰略要點,外圍的廣大空間,蒙古人要來則來,想去就去。己方稍有疏忽,又要被他們穿插包抄,直入中原。
但是,多少人口才能滿足重建北方防線的需要?多少人口才能支撐起至少三分之二的界壕防線,以及後方星羅棋佈的諸多軍堡?
五萬?十萬?五十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