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的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因爲沒有足夠人力的緣故,縉山周圍新出來的田畝絕少。但當年大金國以縉山爲掩護居庸關的最後據點,曾經下過力氣經營過。時隔兩年,還能看到當年田畝的痕跡,發現野草間淺淺的溝壟。
“元帥放心,這些地都是好地,而且土質溼潤,甚是鬆軟。我們已經試着開了五百多畝,元帥你看,就在那裏。這幾日地氣很暖,正好耕了,把陽和之氣掩進地裏去。”
郭寧是世代軍戶出身,喫的是皇糧,對農事不那麼來得。但秋耕宜早,春耕宜遲的道理,他是知道的。聽得葛青疏說得信心十足,他問道:“其它的地呢?就這塊地靠着百眼泉,其它的地兩年沒人碰,怕都板結了吧?”
“那不至於,這地方建城幾百年了,土地一次次耕擺,兩三年裏壞不了事。土層結塊的也不多,就算結塊了,調幾匹戰馬來踩一踩,輕鬆就能踩碎。”
葛青疏縱馬過去踩了幾下,又道:“我們打算,入秋以後在縉山附近搶開十五萬畝地,先種豆子和小米。然後搶在天寒地凍之前,把人手用足了,重新貫通原來的引水渠,再把水車也造起來。再然後,縉山到居庸關、到嬀川、到龍門的道路也得重新夯一遍。”
“說到道路,似乎往居庸關的最爲緊要?北面都是用武之地,騎兵往來,有沒有道路也不差什麼。”郭寧隨口道。
葛青疏待要言語,趙瑄已經趕了過來,接口道:“其實不然。元帥,往龍門那邊的道路,也極爲要緊。”
“這是爲何?”
郭寧對漠南山後各州無不熟悉,一句話問過,當即拍了拍自家額頭:“鐵礦!那地方確是有礦的。好像還是從大遼時傳承到現在,有年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