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的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貞右三年的秋天,是大安三年以後,中都路軍民百姓經歷的第一個安穩秋收。不過,從去年秋天到今年春天前後四個月的拉鋸作戰,使整個中都路遭到兵災的破壞非常慘痛。
前幾個月,一度使定海軍陷入狼狽的缺糧只是難題之一,其它還有許多困擾。比如各地基層組織破壞,適齡的勞力大批死於戰火,耕牛、種子、農具等全面缺損、農田大量拋荒,諸多溝、渠、井、壩等水利設施甚至遭到蒙古人有意識地全面摧毀。
所以從春耕到秋收的幾個月時間,不僅是郭寧的都元帥府在軍事上完善部署、政治上站穩腳跟的幾個月,也是中都、益都兩個樞密院證明其施政能力的幾個月。
對這一塊,郭寧絕少直接插手,但卻一直保持關注。他以軍隊爲耳目,緊緊地盯着移剌楚材前前後後的許多政令,盯着流民安置、軍隊移屯,乃至地方上的巨室高門和中都城裏那麼多官員貴胃的各種小動作。
直到秋收時節,這關乎整個都元帥府能否立足的一大攤事,終於有了良好結果。包括中都路在內,山東、河北、遼東乃至遼海走廊一線的軍屯全都有所產出,而逃亡的百姓們也陸陸續續回到家鄉,靠着搶種搶收,有了一點點的收穫。
這種世道人命如草芥,想死固然容易,想活卻也不難。人的堅韌生命力亦如野草,無數農夫只靠着最粗礪的食物,最微薄的所得,就能掙扎着活下去。
而軍府上上下下所有人,就此鬆了口氣。
土地既然安穩,土地上的農人就安穩;農人能安穩,糧食產出就不會輕易動搖。有了這個基本盤,都元帥府在租賦上頭抓緊了,軍隊的糧餉就有固定的來源;這樣一來,定海軍就不再是單純依靠海貿,一隻腳走路的局面了,一個政權也就有了政權的樣子。
當然,在這個過程中得到利益最多的,始終都是跟隨郭寧的武人團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