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的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他們爲什麼會這樣想,這樣做,移剌楚材起初覺得荒唐,但後來反覆想想,也能明白他們所秉承的道理。
某種程度上,定海軍和蒙古,都是建立在強大武威基礎上的政權。
只不過蒙古是以其武威,實現擄掠和征服,並以擄掠和征服來的利益凝聚人心。一旦其武威受挫,成吉思汗承諾的、源源不斷獲得利益的前景就會出現問題,於是整個政權立即開始動搖,內部矛盾此起彼伏地爆發。
而定海軍這邊,是以自身的武力,保障疆域內的安全。無論地方百姓對軍隊的支持,還是此前朝廷對他們的容忍,都基於同樣的前提,那就是定海軍勇敢善戰,能與蒙古軍廝殺,緩急時可以救命。
甚至在定海軍控制中都以後,不少方面持續隱忍,也是爲此。局面明擺着,離開了定海軍,誰都沒有抵擋蒙古的膽量。任何勢力在中都取得優勢以後,都得對上蒙古軍,而結果壓根不用猜測。
但這個前提,在成吉思汗發起西征以後,就不存在了。
蒙古軍在戰略方向上的大調度,不是隨隨便便就能改變的,如果蒙古人的矛頭轉向了西方,也不是一個大白高國能滿足他們貪得無厭的胃口。於是這一場西征,怎麼地也得耗費一年兩載,甚至更長時間都有可能。
在這段時間裏,各方各面不需要定海軍的武力支撐,也能保證己方安全。也就是說,如果在時候攫取到一些什麼,至少能舒坦一年兩載;或者能贏得一年兩載的時間去準備應對下一波侵襲。
這局面其實還是很讓人絕望。可比起先前那種毫無機會的狀況,總要好太多了。何況生在這種世道,就算什麼也不做,最後也難免捲入血色浪潮,說不定做點什麼,結果會好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