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的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歸德府是古城,也曾經是天下屈指可數的大城。
春秋戰國時,亡國之餘據此爲基,猶爭長於山東諸侯數百年,號曰五千乘之勁宋。
南朝宋國的開國皇帝趙匡胤,當年在此地擔任過宋州歸德軍節度使,後來趙匡胤當上了皇帝,於是以宋爲國號,將此地升爲宋國的南京應天府。待到宋室南渡,此地重新又成了歸德府。極盛時轄有七萬餘戶,不愧爲中原富庶之地。
不過,眼下的歸德府,外城二十五里,內城十五里,宮城二里三百十六步的規模仍在,卻已經荒僻了許多。內城和宮城之間有大片的空地,空地上,有坍塌的建築遺蹟,有荒草叢生。而連綿的宅院方向,似乎也帶着年久失修的破敗模樣。
不過,這已經比外城好些。外城和內城之間,甚至能見到白骨堆積。很明顯,那是流民的屍體,本地沒有人收殮,而地方官衙也懶得去派人掩埋。索性城池足夠大,有的是空地,乾脆就那麼扔着,總會有野狗和飛鳥將之啃食,待屍體都變成白骨,也就沒有引起瘟疫的危險了。
這種情形引起了隨行騎士的怒意,但作爲嚮導的彭義斌很快就告訴大家,這不是戰亂或苛政導致的,而是黃河改道以後,大範圍內經濟興衰起落的結果。
自大定初年黃河水勢趨南,數十年間連續數次決口,分南北三股並流奪淮。尤其是從延津分出的南汊,洶湧橫掃開封、睢州、歸德三地,將汴水、睢水、渙水等水系全部破壞。
歸德府四周的良田萬頃就此盡數被毀,化作了洪蓬澤、孟諸澤等連綿大水。農業基礎既然被破壞,百姓便一天天地亡散。
南京路正對着南朝宋國,哪怕出於政治目的,大金國也希望在此地經營得法,所以嚴格來說,朝廷緊盯着聚斂的,主要是在山東、河北兩地;南京路的日常治理,乃至在鹽政、稅收上的政策,都比山東路要強許多,尤其稅收上頭,百姓的負擔比南朝宋國少很多。
可自然的威力就是這麼無可抵禦,眼前的歸德府,實在看不出有什麼興旺發展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