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點浪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在這個板塊發佈文章的基本都是非部門負責人的普通成員,所提出的問題和建議也是五花八門無奇不有。比如陶東來查看的第一個帖子的內容是建議籌委會在團隊中需要引進海南本地人,特別是以黎族人爲佳。海南方言有接近閩南方言的文昌話,接近粵語的儋州話,還有客家話、臨高話、黎語、苗語等多種口音。而海南的少數民族以黎族爲最,光是黎族自治縣現在在海南島上就有六個。穿越團隊要想在海南島上紮下根,語言和民族關係是必須要引起足夠重視的兩個問題。陶東來把這個建議用筆記錄下來,打算在後面的籌備工作中逐步解決。
另一個帖子則是建議籌委會盡快開展船員的培訓。這位id爲“老子明天不上班”的成員提出了一個看法,認爲既然籌委會已經把三亞的榆林港作爲穿越目的地,那麼運送物資的交通工具肯定要選擇船舶,而一艘大型船舶上往往需要數十名船員,其中相當部分都是技術崗位,並不是隨便找個人就能頂上的,特別是船長、大副、領航員、輪機長等重要位置都要有充足的人手纔行。另外穿越之後肯定沒辦法在短期內解決燃料問題,到時候這些使用機械動力的船舶顯然不能繼續大規模使用,在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估計還是得依靠風力帆船作爲穿越衆在海上的主要運載工具,即便將來可以在那個時空招募一些水手,但至少也得有一批懂得風帆船操作的自己人才行。有鑑於剩下的時間已經不多,而船員的培訓期又格外的長,當下就必須想辦法儘快實施船員定崗培訓。
陶東來接下來又看了幾個帖子,有人建議爲了將來和歐洲殖民者打交道,可以考慮引進一些對中國傳統文化有興趣的老外;有人建議爲了能在穿越後儘快建立起自身的金融系統,鑄幣和紙幣可以在穿越前就用本時空的技術先製備一定的數量,然後直接帶過去投入使用;還有人建議到義烏大量採購小商品,作爲穿越後與明王朝和西方殖民公司交易賺取啓動資金的手段。
諸如此類的建議貼居然爲數不少,陶東來雖然從中獲益不少,但同時也增加了頭疼的程度。這些熱心者的查漏補缺雖然是好事,但同時也給原本已經繁重不堪的籌備工作又增加了許多項目。單單是這個船員培訓,一想到要抽調若干人手花上數月的時間去學習駕駛船舶的知識,陶東來就覺得頭大了一圈。
“人手,解決所有問題的關鍵還是人手!”陶東來攥緊了拳頭,暗暗決定把下一批候選者的面試時間再提前一週。
於是五月下旬,籌委會迎來了第三批參加面試的候選者。這一批候選者的數量直接超過了前兩批總和,直接達到了一百三十人之多。這其中的原因不僅僅是籌委會面對一些特殊對象放寬了准入原則,更重要的是這一批人當中竟然同時出現了好幾個籌委會期待已久的專業技術團隊。
首先迎來的第一個小團隊是來自東南沿海某市農科所一位名叫袁若修的老專家,現年已經五十四歲,這次直接帶着一家三口一起過來了。袁若修之所以會來廣州,其實是因爲他的徒弟高歡在此之前參加了第二批的面試並且決定加入穿越團隊。袁若修這一家三口都在農業科研領域工作多年,除了袁若修本人是專攻經濟作物之外,袁若修的老伴朱萍則是一直從事糧食作物的研究工作,老兩口的獨子袁秋業除了部分繼承父母的專業之外,主要的研究方向竟然是家禽家畜。這個四人小團隊在籌委會看來,完全就是一個微型農科所,這對穿越團隊來說簡直是天上掉下來的巨型餡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