莞爾wr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被舉者前途遠大,一步登天,豪族世家更是勢力鼎盛,而寒門學子則被摒棄於權勢的中心。
世族掌控朝政,使當時政局混亂,選官問題上,世族與寒門矛盾重重,鬥爭激烈。
直到魏國武皇帝去世後,魏文帝在大臣陳長文的建議下,正式開創了中正九品制。
這是察舉制的延伸,以家世、道德、才能等三者並重。
魏武帝並非出身名門,其祖父乃與名士對立。當時名士俱都看他不起,與他對抗,鄉里評議之時,對武帝名聲是一大打擊。
在當時武帝政權還需依靠地方士族名門,因其威望很高,不能完全廢除評議,若是強行爲之,只會使人詬病。最終武帝只得將名士與政權合作,以設立中正官,對名士、門閥進行控制。
這樣做同樣有利有弊,初時看來,武帝控制了世族、門閥及一些名士之流,使他們評議說話之時多有顧忌,但同時因爲評議的合法化,也爲世族、名門的發展築下了基礎。
郡中正長官由郡任官員推舉,這一舉動將形成朋黨的名士評論之流收歸朝廷管束,將所選之人,制九格登用,將來考覈以便任用。
而中正亦分九品,重出身門第,上三品乃屬上品,中正幾乎都由二品擔任,而二品又有參預推舉之權,與此同時,二品中正幾乎都出身門閥世族,這便使官吏選撥的大權受到了世族門閥的把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