紳士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相傳在東漢末年,諸葛亮出師南征,對蠻首孟獲七擒七縱之後平定南蠻,然而在回軍途中,江水翻湧、船隻難行。蠻地巫師進言,稱這是因爲兩軍交戰、殺伐太甚,無數戰死的冤魂戀棧於此,所以才無法通過,按照蠻地的土辦法,這時應該殺人取首,用人頭來祭祀冤魂……
諸葛亮本來就因爲南征的傷亡,而心中愧疚,既然已經平定南地,自當皆以子民視之,不願意殺人爲祭。
於是遣人取羊肉、豬肉,外面裹上面,捏成人頭的樣子,代替真正的人頭,投入江水中,同時立壇頌悼文告慰死者,第二日便風平浪靜,大軍得以回還。
因爲這種面裏包着羊肉、豬肉的“祭品”,是用來代替人頭的,而且當時按照南地人的觀念,肯定會用他們自己人的頭去做祭品,因此在這種祭品發展成了一種麪點之後,被稱爲“蠻頭”,後做“饅頭”。
一開始的“饅頭”,也是有肉饅頭、菜饅頭以及白麪饅頭之分,自宋時起有了包子的說法,漸漸的有餡的饅頭,無論有沒有褶,在北方都被歸爲“包子”,不過在南方仍有很多地區,保留了肉饅頭、菜饅頭的說法。
而在深受中華文化影響的島國,也一直保留“饅頭”的說法,反而真正無餡料、也不是甜面的白麪饅頭,在島國很罕見。
在“中華一番”時期,黑暗料理界請出了白羅家的族長羅根,以“四神海鮮八寶鎮魂饅”,與小當家一行人比試,當時羅根所作的“饅頭”,就屬於最正宗的,內有餡、外無褶的海鮮饅頭!
而且羅家的來歷,也大得驚人,正是一千八百年前,隨軍諸葛亮的麪點世家,可以說第一代的饅頭,就是出自羅家先祖之手。
只是後來因爲白羅、黑羅的派系之爭,而家族衰敗不顯於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