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隻青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而喀秋莎,依照身後幕僚團隊的建議,她是作爲策劃中“聖少女樂隊”的主唱者出場,走平民化路線,午間休息時在拳擊館內帶着十二名美少女登臺主唱,這十天裏,樂隊中的其她少女也在格鬥賽的休息間隙輪番登場表演。根據需要,這批少女還會在場上表演一些充滿活力的現代勁舞。而到了格鬥賽的最後一天時,喀秋莎將和漢娜同臺登場演唱。演唱的歌曲,都是未來全世界大受歡迎的經典名歌名曲。
這場世界性的無差別格鬥大賽,不但是林漢爲自己準備的表演舞臺,同樣也是漢娜和喀秋莎準備的。此大賽結束後,兩人演唱的那些名歌名曲,也會藉着大賽的東風全世界大火一筆。
在八月份,漢娜和喀秋莎在洛杉磯拍寫真的時候,兩女順道還在那兒拍了一段長度約在十二分鐘的音樂電影,電影的配樂,是後世著名的名曲《The Mass》。
這首歌在後世網絡時代的中國非常有名,他借鑑了德國著名的《布蘭詩歌》。
《布蘭詩歌》是1803年在德國上巴伐利亞州的布蘭修道院裏發現的詩歌和戲劇古卷,被譽爲古典音樂中的流行曲,幾乎無人不曉了。不過他開始被人廣泛傳唱卻要等到1936年之後,德國武裝黨衛軍第一裝甲師的軍歌《SS閃電部隊在前進》就曾參考《布蘭詩歌》,網絡時代大火的《The MASS》同樣也借鑑了他。由於二者曲調相似,以至於後世許多德棍小白指着《The MASS》說這是黨衛軍軍歌。
只是這回漢娜這個無恥的穿越者又將其盜用了,林漢甚至懷疑,在漢娜這個無節操者的作用下,未來的黨衛軍裝甲部隊,會不會真的將《THE MASS》變成軍歌。
那段音樂電影,服裝道具,都是以中世紀歐洲的裝束,畫面背景,則是參考了英國的《亞瑟王傳說》,十二分鐘的音樂短片鏡頭裏,通過多個短鏡頭切換,濃縮了亞瑟王的一生:拔出石中劍,率不列顛部落擊敗撒克遜入侵者,尋找聖盃,以及最後劍欄之戰重傷,沉劍於湖中然後死去的結局。
十二分鐘的音樂短劇,場面氣勢磅薄,導演是拍攝《意志的勝利》的著名導演萊尼·裏芬斯塔爾,無論拍攝手法和演繹技巧,都絕對是這個時代的影視圈人士無法想象的,絕對會成爲永恆的經典。
唯一的問題是片中的亞瑟王,是女的,由漢娜扮演,真名阿爾託麗婭。而她的死敵莫德雷德,同樣也成了女性,由喀秋莎扮演。漢娜氣質冷傲,女王範十足,喀秋莎性格叛逆,扮演這兩個角色都可以稱爲是本色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