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隻青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兩省紅軍的根據地聯成一片後,如今鎮守湖南的何鍵也被迫由攻轉守。紅軍在湖南繼續採用農村包圍城市的戰略方針,奪取農村,放過大城市,用農村包圍城市的方針,將湖南的中心長沙孤立起來。
針對被何鍵經營多年的長沙,紅軍照常採用圍而不攻的壓迫戰術,不直接打攻堅戰,而是使用圍城打援和打運動戰的方針,逼何鍵只能使用烏龜戰術,將手中兵力龜縮在主要的大城市死守不出。1933年時湖南靠近江西地區的戰略形式,其實就和1932年江西的形勢極其相似。
如今的江西、湖南兩地的紅軍兵力加起來已超過二十萬,得到運輸大隊長何婆婆和林漢兩條血管的進補後,裝備更是大大改善。整個南中國的戰略形勢,在這個時候已經開始逆轉。南京國民政府雖然還有着數量上的優勢,但他們手中軍閥型的軍隊根本無力和紅軍玩大規模的運動戰。雖然佔據數量上的優勢,卻已不再象1931年般是壓倒性的絕對優勢。如今他們只能狼狽不堪的困守長沙等大城市,而廣大的農村則眼睜睜地看着被紅軍不斷地滲透,然後一點一點地喫掉。
鎮守長沙的何鍵名義上聽從南京國民政府調動,但實質上卻是屬於湘系一脈。即使是常凱申時代,常凱申都不能隨意地指揮他,更不要說比常凱申更不如的何應欽宋子文之流。對於何鍵在長沙的窘態,遠在江浙南京國民政府不是不知道,但本着“死道友不死貧道”的精神,頂多也就嘴炮上對紅軍攻擊一番,實質上的支援、牽制根本就半點沒有。
此時的湖南局勢,已開始有歷史上1948年後,遼瀋戰役前東北格局轉變的味道。不過由於紅軍的重點目標還是集中在福建廣東交界處的沿海一線。本着“悶聲發大財”的原則,紅軍並不想急着攻下“影響重大”的長沙,所以何健在長沙還能多支撐一段時間。
1933年時,紅軍主要戰略目標,還是在於穩固已經到手的福建出海口。拿下雲宵、東山一線後,而後開始向周邊發展,鞏固這一帶的根據地。和他們正面衝突的十九路軍節節敗退,很快就只能退回廈門、泉州、莆田、福州一線的沿海地區,而內陸城市和農村則大片丟失。
紅軍所以沒有拿下從廈門到福州這一線的沿海城市,是得到了林漢的預警,英、美、日等國對紅軍在南方勢力的迅速擴張已極爲警惕,又以英國、日本爲甚。日本人已不止一次地以護僑爲藉口想要插手福建的事務,卻被因爲東北事件而警惕起來的英美聯手駁了回去。但英、美兩國都派出了小型艦隊進駐廈門。雖然那只是輕型巡洋艦和驅逐,卻不是這個時期的紅軍所能對付的。
在此期間,南京國民政府依舊坐壁上觀地欣賞着十九路軍自立的所謂“福建人民政府”的窘態,始終見死不救。倒是位於廣東的陳濟棠本着“脣亡齒寒”的精神發兵來援。可惜廣東兵的戰力實在不堪,當年六月,紅軍在福建、廣東交界處四天內連打三仗,一氣全殲了陳濟棠來援的三個師,直接將號稱“南天王”的陳濟棠打成了落水狗,狼狽不堪地縮了回去,更丟失了廣東靠近福建沿海地區的大片地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