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隻青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支援江西紅軍的國家,除林漢和漢娜操縱下的德國,一直瞧不起中共的斯大林,在基爾密談之後,也轉變了對中共“小氣”的態度。
1934年5月,當十九路軍被李潤石紅軍逼得把自己“賣身”給宋子文時,兩條來自蘇聯的貨船在東山港靠岸,船上裝載着整整三萬條莫辛那甘步槍,以及一千萬發子彈。這是基爾會議後,斯大林答應援助中共的第一批武器。此外還有上百門的50mm迫擊炮和配套的炮彈。
這些莫辛那甘步槍和北伐時代蘇聯援助廣州政府“水連珠”步槍是同一個型號,對紅軍來說並不陌生。江西紅軍手中也有不少南昌號起義時帶出來的莫辛那甘步槍,不過由於子彈缺乏,加上後來得到林漢海量的德械毛瑟槍的支援後,莫辛那甘步槍退居二線,交由新兵或地方民兵使用。
和德式毛瑟步槍相比,莫辛那甘步槍結構更簡單,維護更方便,精準度方面,甚至被稱爲二戰精準度最高的步槍。更難能可貴的是,歷史上哪怕是蘇聯最危險的1942年,生產簡化,武器質量大大下降的這一年,蘇聯生產的莫辛那甘步槍的性能仍然沒有太大的降低,相比之下德國毛瑟98K的1944年版就糟糕得不成樣了。和毛瑟步槍相比,莫辛那甘步槍唯一的不足是開栓相對費勁,影響了射速,但對子彈並不是太富裕的紅軍來說這並不是缺點。雖然紅軍得到了林漢援助,武器彈藥供應方面大大改善,但戰鬥時仍然無法象西方國家戰鬥時那般奢侈地放手射擊。
1934年隨着地盤不斷地擴大,紅軍的數量也急劇擴張。1934年年初時,光是福建的紅軍正規軍的數量已達到二十個師,共十五萬人,江西、湖南兩地紅軍數量加起來,更達到驚人的三十萬。而這還不包括地方的不脫產民兵赤衛隊。紅軍所以能夠如此大規模地擴張,一是1932年到1933年的戰爭中連續勝利,繳獲槍枝超過十萬條,加上林漢的不斷援助,武器的問題得以解決。另一方面是對南京國民政府的“貨幣戰爭”取得的輝煌勝利。林漢藉助僞鈔,瘋狂地在“國統區”內採購糧食。除了一部分反覆地倒賣套現外,餘下的部分全部轉手送給了紅軍。對於德國來說,大米不是德國的主食,而且從中國運到德國運費上也不划算,找不到賣家的糧食也就全部送了紅軍充作軍糧。
在1932年到1933年這兩年期間,湖南、江西、福建三地的紅色根據地的糧食供應十分地充足。伙食、營養大大改善的紅軍也得以放手擴軍和練兵。
紅軍的武器中,裝備數量第一的是國內各路軍閥“慷慨支援”的德制1888步槍(即著名的漢陽造),不過這類步槍工藝落後,質量更是參差不齊,很多槍械膛線已被磨平,加上其子彈只能使用圓頭彈,遠不如其他槍械更受歡迎。漢陽造在中國使用量巨大,更是各路軍閥武裝雜牌軍、民團、地主武裝的主力裝備,紅軍在戰爭中繳獲了超過十萬條。
排名第二的就是林漢送來的一戰德軍使用的1898式步槍,這款毛瑟步槍的經典之作在改進後甚至是二戰德軍的主力裝備。林漢前前後後總共往蘇區運送了六萬多條這一型號的毛瑟步槍。紅軍手中這款步槍的另一個來源就是炮黨大方的“饋贈”,全部裝備總量約在十萬條左右。
排名第三的原本是日式的三八大蓋,來自奉天銀行的繳獲,日本人的偷賣,以及陳濟棠“慷慨”的“贈送”,總量大約在一萬條左右。考慮到福建戰場面對臺灣,地理位置的特殊性,紅軍中所有的三八大蓋步槍幾乎都被集中到福建這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