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隻青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普通建築十門120毫米迫擊炮就足夠輕易地將其轟塌,但日本人在建設海軍司令部大樓時,完全以是要塞化的標準建造。內嵌鋼板,其牆體最厚要害部位的水泥更厚達一米(此爲史實),雖然在短時間內遭受了迫擊炮曲射和無數150、105毫米加農炮、榴彈炮的直瞄射擊,儘管全身千瘡百孔,但在炮火洗禮下仍然巍然不動。
日本海軍司令部大樓雖然建得極其牢固,卻還有一個致命的缺陷,那就是靠近黃浦江那一側的牆體相對最薄。林漢通過感知力掃描和從前的情報收集,準確地發現了這一弱點。平海號上的140毫米海軍炮,不停地從江面方向朝他防禦最薄弱處猛烈開火。四點半後,李華梅率領的其他三艦回到黃浦江後,也跟着他一齊朝司令部大樓猛烈開火。
相比之下,只是按普通標準建造的日本上海領事館,就沒有這麼好運了。作爲首要打擊對象,整座建築從裏到外幾乎被犁了一遍。日本人在建造上海領事館時,牆體厚度只考慮到普通的輕步兵炮,卻沒有想到紅軍會拿150毫米的重型榴彈炮進行直瞄射擊。大片大片的牆體在轟擊中轟然垮下,建築內的守軍傷亡慘重。
在摧毀了日租界裏爲數不多的防空武器後,在虹橋機場補充完燃油,重新裝上炸彈霍克戰鬥機飛臨日租界上空,對日租界中的幾座防禦核心建築進行定點俯衝轟炸。霍克II戰機俯衝發出的尖哨聲,混和爆炸發出的巨大聲響,都讓毗鄰的公共租界裏的殖民駐軍心驚膽顫。
日租界裏雖然修得極堅固,但畢竟不可能每座都造得象海軍司令部大樓般堅固。歷史上淞會戰時的日租界,那是在一二·八事件後,做爲入侵南中國的橋頭堡,纔開始大規模地加強結構。而這個沒有發生一二·八事變的時代,日本人雖然在暗中建築令其要塞化,但程度遠沒有那個時空那般地高要求。而1935年也不是1937年,對戰爭理解還停留在一戰程度的日本人,對防空的重視也嚴重不足。通過俯衝轟炸的方式落下的炸彈,許多直接擊穿了相對脆弱未經加固天花板,然後在建築內部爆炸,直接將整幢房屋炸塌,並將那些躲在地下室躲避空襲的日本兵直接埋在廢墟下。
這一波持續五分鐘的空襲過後,位於上海市郊野戰機場的六十架波2改跟着飛至,以幾乎擦過屋頂的高度投下大批的汽油燃燒弓單,幾乎將上海日租界所有的建築全部點燃。
經過紅色帝國主義蘇聯和褐色帝國主義德國的雙重調教,今天的紅軍早已不是洋人相象中山溝裏的土包子,雖然還玩不起毛子的大炮兵主義和美帝的空軍制勝,但集全國大半之軍中精華,用於日租界這小小的“一畝三分田”之地,還是能唬得租界裏驕傲自大的東洋人和西洋人狠狠地大喫一驚。
在持續二十分鐘的炮火和空襲準備後,整個虹口租界大都化爲燃燒的廢墟。少數還能挺立的建築身上也是千瘡百孔。日本人苦心經營了幾十年的虹口租界,在人類科技的力量下,卻只用了二十分鐘就將其化爲烏有。
轟炸過後,後方的炮擊停止,前沿陣地的炮擊卻還在繼續。戰線前方,狙擊手壓制對方的火力點,堡壘,火炮抵近目標進行直瞄射擊,在轟擊虹口租界的建築時,前線的攻擊的部隊,甚至將150毫米的重炮推到距目標一千米處,壓低炮口,以直瞄平射法直接轟擊殘餘的建築和火力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