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隻青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維克斯坦克安然無恙地轉過街道拐角,車身上叮叮噹噹地中槍聲響個不停,街道處顯然存在一個機槍點,子彈打在坦克的裝甲上不斷地反彈開來,隨行護翼的士兵紛紛地避到另一側以躲避跳彈。
跟隨坦克前進的王鐵錘,以坦克爲掩護探頭朝對面瞄了一眼,又縮了回來,然後跑到坦克後面,拿起外掛的電話話筒吼道:“對面的二層房子,有大招牌的那座,二樓窗口!”
坦克的視角有限,在城市戰尤其如此,經常是被對手打了半天,坦克中的乘員還找不到打他的目標的確切位置。車長若是露出炮塔探頭指揮,又往往成爲對方重點集火的對象。不過坦克邊上若加掛一個外部有線通訊設備,由伴隨的步兵充當眼睛,用其和車長聯繫,就能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
坦克在行進時噪音極大,甚至連車內人員相互間都很難聽到對方的聲音,二戰時坦克更是如此。所以坦克內爲了提高乘員相互間的聯繫效率,往往都要裝備車內通訊系統用於相互交流,要和外面的步兵聯繫更不容易。德國的二號坦克是最早使用這種車內通訊系統,美軍坦克也有上面說的這種外掛有線通訊裝置用於坦克和步兵交流配合,這種設備在城市巷戰中極爲重要。
英國人賣給炮黨的維克斯坦克上並沒有這套通訊設備,這套通訊設備同樣也是林漢從德國進口引進的。大半個白天,紅軍在租界外圍和英國人對峙的時候,所有的坦克都在爲城市巷戰做各種改裝和加掛。這輛原重六噸的維克斯坦克,現在車身表面就打補丁一般地嵌滿各種亂七八糟臨時焊上的鋼板鐵板以增加防禦力。雖然模樣難看了一些,但在實戰中效果很好。
其實帶頭的維克斯坦克身上,還差了一樣對巷戰很有意義的東西,那就是架在坦克上的12.7毫米高射機槍,可惜無論是現在的德國還是蘇聯,都無法提供這件武器。德國是因爲受制於凡爾賽和約的影響,現在纔剛剛恢復過來,新式的13毫米坦克用高射機槍生產線還在準備過程中,蘇聯的捷格加廖夫高射機槍要等到1938年才能開發出來,同樣也無法提供。所以現在這輛維克坦克上只能架着一挺劉易斯輕機槍充數,該機槍進行過特別的改造,提高了槍架以抬高射擊仰角。需要時由車長探頭操縱或由邊上的步兵跳上坦克使用。
在接到伴隨步兵的指示後,維克斯坦克的車長很快鎖定目標,十幾秒後,維克斯坦克發出一聲怒吼,一炮打進對面隱藏的機槍火力點,直接將其打啞。
在打啞那個火力點後,維克斯坦克並沒有高速突擊,而是等着兩翼的步兵跟進,清除兩邊的建築。這條兩百多米長的街道兩旁房子,每間都可能藏有伏兵,需要士兵一一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