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隻青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1939年六月十五日是星期六,中國上海的情況傳到英國後,後天星期一倫敦股市開盤,林漢已經可以預見到英國證券交易所上那幫金融家的臉色會有多難看了,倫敦那兒到時候一定會上演無數的“跳樓秀”,如此美景可惜身在中國他無緣親身一見。
1933年後,資本主義國家暴發經濟危機後,隨着全球經濟危機大蕭條的降臨,中國也不例外。位於上海的許多民族資本家工廠大面積地倒閉,成千上萬的工人失去了飯碗,最多的時候竟然有六十萬到八十萬人失業。(此爲1933年到1935年的史實)
在這個位面,由於南方紅軍的提前崛起,這些倒閉的工廠,由林漢出面出錢,用極低的價格賤價收購,將工廠裏的機器連同工廠的熟練工人一起打包運走送到根據地中。到1935年開戰前,上海的工業已有一大半流失轉移到了蘇區中,留下來的那些多數是和軍工有關的行業。
南京國民政府這個奇葩的買辦政權,“最反動”的地方也就在這裏。明明知道這些東西被紅軍買走只會令對手更強,可是在“造不如買”的思想指導下,在這經濟危機全球大蕭條的時代,根本就不願意政府掏錢出面搶救這些珍貴的民族資本勢力,最後全部打包“賣”給了紅軍。
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本質,是社會上生產的產品,超過普通民衆的購買力和消費能力。那些被打包送到蘇區的工廠,重新開工後,在蘇區卻得到了新生。新生的紅色政權沒有其他地區畸形的“貧富分化”到極點的社會結構,雖然受制於生產力水平的限制,平民生活水平也不太富裕,但比起貧富分化嚴重的炮黨統治區,卻已好上太多了。新建工廠生產的產品,即使是二十四小時三倒班,也依舊無法滿足龐大的市場的需求——光是用憑證供應的手段,就輕鬆地將這些產品消化得乾乾淨淨。
其實市場遠沒有飽和而是處於極度飢餓的狀態,只不過是落後的生產力和苛捐雜稅以及血腥的壓榨剝奪了民衆的消費能力罷了。在紅軍控制區,民衆的消費能力遠勝南京國民政府五省,轉移過來的工廠開工後生產的產品,連個水花都沒有打出來,就被飢餓的市場消化得無影無蹤。
“打土豪,分田地”,後世小資小資小清新,還有所謂的“自幹資本家”,“自幹大地主”、“自幹富豪”,無法理解這麼做的必要,他們高呼“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卻不明白,在這個貧富差距大到一邊是天堂,一邊是地獄的黑暗時代,“打土豪,分田地”纔是真正正義的行爲。那幫明明自己是一個屌絲LOSSER,卻弄不清楚自己是什麼身份,自爲以自己是“富人有錢人而且還姓趙”的“自幹資本家,自幹趙,自幹X二代”網上小資小清新們,根本不知道自己的言行,其實是在做着“貧下中農反對土改”,“血汗工廠的工人反對工運”之類的蠢事罷了。
1935年紅軍進入大上海後,此前還活下來的工廠,有不少還得感激紅軍——過去兩年裏的“貨幣戰爭”中,紅軍拿着林漢印製的“德版外匯”,在這些工廠裏下了不少訂單。這兩年多來,上海這一片的工廠生產的軍用物資,賣給紅軍的比賣給白軍的還要多。在購買產品的過程中,地下黨們拿着林漢提供的“德版外匯”和“德版法幣”,以參股、合資甚至收購的方式,已經暗中買下了不少工廠,許多工廠早就是“紅色背景”的存在,紅軍進入上海後,這些工廠直接換個招牌,就變成了國有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