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隻青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在上海灘的棚屋區,支起大鍋,放入大米肉乾,煮上一鍋雜燴飯,請當地百姓自帶碗筷過來喫,在喫飯的過程中向他們宣傳紅軍的政策——這些手段在對於進行城市革命和農村革命多年來的紅軍來說已經是輕車熟路的事情。
“發動羣衆,引導羣衆,讓羣衆明白‘紅軍是窮人的軍隊,是爲勞苦大衆而戰的隊伍’,讓他們站到我們這一邊來”,除了說,還要做,這幾年來,南方紅軍就是使用這種百試百靈手段,在南方戰爭中連連取勝,上海也不會是在例外。
與此同時,在進入大上海的第一天開始,紅軍就出面僱傭了十幾萬人,甚至親自動手,開始清理棚屋區堆積如山的垃圾,同時疏通河道,開展除蚊除蠅的衛生活動。
正是因爲上海馬上就要變成戰場,所以更必須儘早清理市區和市郊垃圾,城市衛生工作刻不容緩。六月是上海的雨季,而且馬上就要進入夏季,正是蚊蟲滋生的旺季。一旦大戰打起來,如果再不處理,貧民區裏原先惡劣的衛生環境只會變得糟糕,到時候更容易引發瘟疫。
革命不光是破壞,革命還是生產,更是爲了解放生產力。
雖然一兩天後上海就會“迎來”第一批外國干涉軍,但前期的戰鬥,最多隻會是在上海外圍地區。
外國勢力想要干涉中國,也不是想想就能馬上做到的。戰爭總動員需要時間,物資的囤積準備需要時間,人事的協調需要時間。歷史上從七七事變到大批日本本土援軍進入上海,中間也隔了一個多月的時間。
1935年的日本,雖然早有準備,但由於對紅軍戰爭發動時間估計錯誤,準備得並不充份。加上被林漢暗中做了一堆的破壞和天皇遇刺,現在自己內部都亂成一團,動員效率大大下降。雖然“及時”派出了四千干涉軍走在路上,也已是這時候日本的極限了。但這點人灑在中國南方的戰場上,也就是“送菜”的。
而英國人,他們短期內能出動的最多也就是海軍,離中國最近的殖民地軍隊調過來,同樣也得是一個月以後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