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隻青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兩艘炮艦在外,兩艘客輪在內,排成防空陣形,炮艦上的四門76高炮徒勞地朝飛進射程內的飛機開火,在天上炸出一團團黑煙,但這種射擊,威懾的味道遠勝實際的效果。
在天上盤旋許久的HE111的指引下,六十四架飛機開始分層次地進入戰場。
首先發動攻擊的是HS129攻擊機。
這款和歷史上德國著名的反坦克強擊機同名的飛機,是漢娜指點下提前誕生的早產兒。該機裝甲厚,機身對普通子彈近乎免疫,除非被火炮直接擊中,否則很難將其打下。歷史上這款飛機是裝着37毫米反坦克炮甚至是75毫米炮在天上的打坦克,不過今天出動的八架HS129攻擊機,裝備的最大口徑的機炮也只是30毫米,主要原因是林漢認爲用來打坦克的話,日本的薄皮坦克甚至用普通的7.92航空機槍加穿甲子彈就能打穿,使用37毫米之類的火炮純粹是嚴重的火力過剩,送到中國時,全部換成了新研製的MK104機炮。
真實歷史上的德國,在二戰時總共開發出三種30毫米的機炮。
MK101機炮,炮口初速高達驚人的920米/秒,彈道直,火力猛,原是打坦克而設計,安裝在HS129B飛機上,缺點是射速慢,火炮重,重量高達178公斤。但實際上由於威力還是太小,打中後期時的蘇聯坦克仍然很喫力。
MK103機炮,前者的改進型,炮口初速860米/秒,重146公斤,原計劃是裝在戰鬥機上,它的缺點是生產工藝繁複,故障較多;重量也不輕,而且由於後座力過大,輕型戰鬥機根本無法承受其重量。
MK108機炮,重量只有64公斤,使用衝壓技術製造,結構簡單,射速快,缺點是炮口炮彈初速極低,只有550米/秒,以至於炮彈的彈道性極差,用打敵機時命中率極爲坑爹(玩過IL2之類飛行遊戲的讀者肯定對這門炮彈老是往下掉的機炮印象深刻)。
同口徑的火炮威力要大,彈道性要好,就必然付出重量加大,射速減慢,後座力增大的代價,威力過大的航炮,對安裝飛機的結構強度也有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