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隻青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山東是韓復榘的地盤,他在中原大戰前脫離馮玉祥投靠常凱申,也就是鄭三發子鄭志清,在山東韓擊敗了晉軍爲常凱申鞏固了前沿戰線。主魯後韓誓要“變魯爲齊”,他澄清吏治、禁菸、剿匪,並大力發展山東教育事業,建設模範新鄉村,並號召山東農村大力學習模範鄉村,以提倡經濟保障。韓在山東殺人較多,大多都是土匪、煙販。除此外韓還視察下鄉親民,以微服私訪的形式考驗山東的各官員。但這人的抗戰時的表現,也是很不堪的,和孫元良一般,都是有名的不戰而逃的長腿將軍。日本人真地從山東青島登陸作戰,此君不戰而逃一潰千里幾乎是可以預見的。其表現絕對不會比東北事變時的張少帥好多少。
穿越前,林漢在網上百度百科看到韓復榘的抗戰前的這段歷史時,就曾在網上對網友吐糟到:這傢伙和閻老西一樣,都他媽的太象起點作者筆下的民國軍閥文的主角了。
只是歷史不是小說,這些歷史上的大人物,除了常凱申這個造不如買的奇葩(當然,常系人馬會這麼幹,是因爲他們是以買辦爲勢力基礎的階級利益使然造成的,並不以個人的意志爲轉移)外,其餘的各路軍閥其實多少都懂得“種田”的重要性,有點理想的軍閥,其實都是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努力地種田,發展經濟和軍工業。
但是,由於他們最大的問題依舊是依靠的“階級基礎”有大問題,成就都極有限。想玩工業化,“大種田”,受到牽扯的罈罈罐罐實在太多,能做到閻錫山那般已是民國軍閥的極致了。工業化,是一個海量的體系工程,除了海量的投入外,更是一個需要長期“虧本”經營的覺悟決心,只有擁有鐵腕手段和鐵腕意志的領導人和政治團體才能完成——比如後世被人妖魔化的斯大林或者新中國的某個人。
但在民國時代,各路軍閥的勢力基礎都是以士紳和地主爲利益靠山,這個團體哪裏可能爲了國家的整體利益,長期地割肉放血咬牙切齒地進行工業化改造。工業化是一個體系工程而不是建幾個工廠就叫工業化。資金的投入是一回事,資本的利用率是一回事,前期的虧本經營又是一回事,此外人員的培訓,後續人材的貯備培養,這些全是可怕的無底洞。
早在1934年九月的秋季攻勢後,紅軍取得了大勝之後,湖北紅軍就聯合四川紅軍,派出一支三萬人的遠征軍遠赴陝西,在那兒與劉志丹領導的陝北紅軍會師。改善了紅軍在北方影響力不足的困境。當時的紅軍已是中國最強大的政治實體,底氣十足,沿途“過境”時,各地的小軍閥,根本就不敢攔截,反而一路地“簞食壺漿”,“喜迎王師過境”,巴結得不得了——當然,骨子裏其實是膽戰心驚地送瘟神。
如今在陝甘寧地區活動的紅軍,實力已膨脹到五萬人,裝備武器也大大改善,並佔領了延長油田。今年年初,一批進口的採油設備很快送到了陝北根據地,當地的石油產量有所提高。(注:歷史上1935年到1949年,紅軍在此地共採油3193噸)
陝甘寧根據地的鞏固,讓紅軍在北方擁有了一個重要的橋頭堡。而在拿下湖北全境和河南兩省後,南方紅軍和陝北的聯繫更得到了一進步的加強。一旦日本陸軍從東北入關進攻山西和河北,河南與陝北兩地的紅軍,就會藉機進入這兩省,然後象歷史上一般,在太行山地區建抗日根據地。而江蘇的紅軍也會在山東戰事爆發後,北進山東。
在紅軍制定的預案裏,山西,河北,山東這三省,將是未來中國抗日戰爭的大戰場和大泥潭。今天不是1937年而是1935年,還沒有消化完東北的日本如果想在這時候發動全面侵華戰爭,貪心不足的他們將會深陷在這三省的大泥潭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