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隻青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依這個計劃,波蘭將成爲蘇德雙方最重要的緩衝區。
捷克斯洛伐克,蘇聯支持德國吞併捷克,斯洛伐克可以做爲德國的傀儡國存在,但德國在此地駐軍必須受到嚴格限制,同時允許蘇聯軍事觀察員入駐。
至於波羅的海三國,德國支持蘇聯吞併三國,同樣蘇聯在此三國駐軍也必須受限,同時允許德國軍事觀察員入駐。
蘇德雙方承諾保證羅馬尼亞的“永久中立”,雙方皆不得對其提出領土要求。
該協議其實只是1934年基爾會談後的加強版,只是雙方的談判“誠意”,比當年心懷鬼胎要加深了很多。無論是蘇聯還是德國,在知道了歷史之後,都不願意打一場兩敗俱傷便宜了美國人的戰爭。
此外,蘇聯答應德國,在戰爭期間,蘇聯將向德國大量出口石油。歷史上,在蘇德戰爭暴發前,蘇聯對德國的石油出口是極其地“小氣”。蘇德戰爭暴發前的三年裏,蘇聯對德國的石油出口只有七十萬噸——深知德國弱點的蘇聯,在石油這個問題上是卡得極緊。而這個歷史被扭曲的時代,蘇聯則承諾在協定簽定後的三年裏,最少向德國出口六百萬噸石油。作爲交換條件,德國則必須對蘇聯開放部分先進的技術。
通過列寧格勒會談,蘇德雙方都已談妥了對歐洲的瓜分事宜。斯大林所以同意和德國的聯合,主要是他也承認,長期高強度的軍備,對蘇聯實在壓力太大。如果蘇德之間能長期保持“友好和平”,蘇聯也不必將軍費都限制在陸軍上,而能將注意力放到“更遠”的地方。
而中蘇之間同樣也有話題要討論。
討論的關鍵是蒙古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