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隻青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但全世界都不相信德國人的鬼話。
不到三萬六千噸的噸位,還要裝備九門十六英寸主炮,並且要跑出三十二節的高速,而且還要達到戰列艦級別的裝備防護厚度,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前,沒有達到四萬五千噸根本是不可能拿下來。
早在一九三七年,沙恩霍斯特號還在建造過程中時,英美等國就通過情報部門,得到了該艦大致的噸位數據。而就兩艘沙恩級德艦體型來看,經驗豐富的船舶設計師,只要瞧一眼他的照片,一下子就判斷出他大致的標準噸位:約在四萬噸左右。
但是,就算是四萬噸的噸位,要跑出三十二節的極速,以三四十年代的海軍技術,這樣的戰艦也只能按戰巡的標準來建造。
雖然德國人“自稱”兩艘沙恩級是戰列艦而不是戰巡,但在英美眼中,這不過是德國人在“吹牛”。兩艘沙恩級戰列根本就是“僞裝”成戰列艦的戰巡而已。在他們看來,這不過是使用了更大口徑主炮的胡德號,炮大而皮薄。
受此影響,英國海軍認爲兩艘沙恩“戰巡”最大的威脅只是他的速度,然後是他的火炮,也因此對建造中的喬治五世級戰列艦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爲了“省錢”和搶工期,海軍部門的人認爲十四英寸的主炮,就足以擊穿沙恩級“戰巡”的薄皮裝甲,頂多只要將主炮增加爲十二門即可。而爲了能追上沙恩級戰巡的三十二節的極速,皇家海軍中一度有人提出將喬治五世級戰列艦也減薄裝甲減重,進行“戰巡化”建造,不過這份提案受到海軍大臣丘吉爾的強烈反對而被取消。丘吉爾的理由是皇家海軍的敵人不止德國一家,爲了兩艘“德國戰巡”而將新式戰列艦“戰巡化”簡直是最愚蠢的作法。
此外這一提案流產的另一個原因卻是成本問題,三十二節的極速,和三十節的極速,需要的動力相差極其巨大。
由於波阻的因素,船舶在速度的提升上,有好幾道門檻,十八節的速度是一條門檻,二十四節是一道門檻,三十節是一道檻,超過三十節後,速度每提升一節,又是一道檻。這一道道的“門檻”之間,戰艦的速度要想上升,需要增加的動力要求都是以幾何級地要求在上升。喬治五世級戰列艦哪怕減薄裝甲進行戰巡化,要達到三十二節的高速,在動力系統上還要增加更多的鍋爐,而一艘戰艦的建造成本中,動力系統所佔的比例是相當的高。一戰之後的大英帝國,已不能象一戰前玩海軍軍備競賽時那般地奢侈闊氣,國會議員一聽說還要再增加建造成本,立刻就將頭搖得象搖郎鼓大聲叫“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