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隻青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這款晶體管電臺是德國人戰前出口英國的產品。
兩年前自從德國攻克了量產晶體管的難關後,以晶體管爲主的電子產品就成了德國最重要的出口物資。由於其體積小,重量輕,音質效果好,耗電省,剛一上市就得到了全世界的歡迎,更將舊式的真空管電臺、收音機幾乎逼到絕路。
爲了更好地打擊英國的電子管產業,德國有意地以較低地價格向英國傾銷晶體管產品,甚至德國產的晶本管電臺也被英國海陸兩軍大量地採購。
英德開戰之後,來自德國的晶體管供應被斷絕,很快英國的前線部隊尤其是航空部隊,在手中庫存的晶體管電臺隨着空戰中飛機的損失而被大量地消耗完畢之後,居然發生了無電臺可用的尷尬。
英國國內不是不能生產較差勁地電子管電臺,可是過去的兩年裏,英國的電子管行業被德國的晶體管幾乎逼到了絕路,連軍用通訊器材都大量地採購德國的優質產品,以至於國內的電子管行業幾乎被餓死。由此帶來的後果就是到1939年開戰前,英國的電子管行業的產能被極大的壓縮。
當時英國的有識之士也不是沒有意識到這種通訊器材技術被德國壟斷的危害,只是他們解決的方式是將全部的資金都投入到開發英國自己的晶體管技術上去。
他們的想法不能說錯,從長遠的角度來看,晶本管纔是電子科技未來的發展方向。可是技術進步是要一步一步地走,一口一口地喫飯才能長成的。漢娜爲了能點亮量產晶體管這個“科技樹”,在有來自未來的理論知識的準備下,還是足足用了近十年的苦功才做到,時間、資金、人力的投入都是天文數字的。沒有整個產業鏈的升級進步,兩年的投入根本就不可能有所產出。更何況德國方面對晶體管的製造工藝嚴格保密不說,連其製造的理論都嚴密封鎖。
這兩年裏,英國人將大量的研究資金投入到晶體管的研究裏,雖然有所建樹,但離量產晶管體還有好幾年的“距離”,反而因此而耽誤了對現有電子管技術的升級,短時間內是得不償失的,而戰爭偏偏就在這個間隙期裏暴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