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隻青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這幾年裏,日本海軍從德國引進了不少重型工程機械以方便製造軍艦,除了爲製造大和號戰列艦所需的配套設備外,漢娜更下令德國方面向日本出售新式裝甲鋼技術,同時和日本就大口徑艦炮的製造工藝進行了技術交流。
日本在一戰前就開始了十六英寸以上艦炮的研究,幾十年的技術積累下來,這方面的水準並不比因受凡爾賽條約限制而停滯了十幾年德國差多少,這種技術交流對雙方來說是雙贏的結果。沙恩級戰列艦上的十六英寸(即406毫米)艦炮雖然威力強大,但是一下子從十五英寸跳到十六英寸,兩艦艦炮的炮管造出來時,其實全是不合格產品,並沒有達到設計預期的性能指標。完全是漢娜和林娜消耗海量的信仰之力,強行“魔改”出來的。
和日本人進行了技術交換後,直到1939年時,爲在建中的俾斯麥級戰列艦預生產的十六英寸炮管方纔真正達到了設計預期的要求。
而日本人方面,在和德國人進行技術交換共享後,也補上了自己許多地方的短板,爲大和號戰列艦準備的十八英寸(460毫米)巨炮的炮管質量也有所上升,而裝甲鋼技術也由此上了一個臺階。對於日德雙方來說,這次祕密的技術交流彼此間都獲益菲淺。在這過程中,日本人曾小家氣地想要有所保留,卻被李華梅勸阻了。
挪威海戰後,日德之間軍事上的祕密交流聯繫更甚。一心想要擠上餐桌參予這場瓜分英國殖民地盛宴的日本,非常地想知道挪威海戰的確切經歷,以便從中吸取海戰的經驗教訓。於是在李華梅的建議下,日本方面祕密派出一支代表團通過蘇聯的西伯利亞鐵路,穿過整個蘇聯,於1940年一月七日到達德國。
此時的日本,已暗中在和中蘇德三國討論日本加入這個“聯盟”,對抗英法美組合的話題。心懷鬼胎這四個國家,彼此間都互有齷齪卻又各有所需,都想要互相利用。比較不幸的是,本錢最小的日本,底牌早就被中德兩家看得清清楚楚。爲了讓日本這條惡狗將來咬英美咬得更兇,漢娜控制下的德國政府熱情地接待了日本代表團,並有意地將挪威海戰的部分真相向日本人透露。而此次閃擊挪威的行動,德國方面更有意地將日本代表團中的海軍成員也叫上了船,一起前往觀摩。
山口多聞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登上德國艦隊中的旗艦沙恩霍斯特號的。在日本派往德國的代表團中,他是少數幾個知道“大和撫子”這個“日本神明”存在的人。在前往德國之前,日本天皇特地將其叫去,並透露出大和撫子存在的“真相”。
此次前往德國,他接受的任務之一,就是探查那位可能存在的“德國神明”的真相所在。而心知日本人來意的漢娜也投其所好,故意邀請山口多聞等海軍軍官上艦參予此次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