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隻青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優秀的幹部,意志堅定的革命者,或者說百折不饒的印獨份子,是怎麼培養出來的?不是在報紙上登個廣告,寫篇文章,打打嘴炮就能吹出來的,而是大浪淘沙,經過激烈而殘酷的鬥爭,用敵人的屠刀來做過濾器,意志不堅定者,淘汰!小資產階級浪漫主義者,淘汰!能力不足者,淘汰!甚至‘運氣’不佳者,也會被淘汰!”
“新中國這邊的基層組織,就是通過這種以無數革命者生命爲代價的淘汰再淘汰,最後纔會在無數的屍體上誕生出出來的。這種以無數的革命者的生命爲代價的一再淘汰,你們國大黨經歷過嗎?連幾個榮譽不列塔尼亞人搶了你們的飯碗的‘痛苦’都不能忍受,把印度交給你們這樣的組織去發動革命?嗯,是進行一次‘改良’,指望你們能粉碎印度的種姓制度?我還不如去相信英國人的刺刀更有可能一些。”
當時,林漢如此尖酸刻薄地損着甘地。那時的甘地已經快八十歲了,行將就木的他哪裏比得上林漢的尖牙利嘴,被林漢刻薄的言語粉碎了他一生所堅持的“非暴力不合作”主義信念,甘地的精神垮了。
失去了這口氣後,甘地回國後很快就病倒了,溼婆神已向他發出了召喚。林漢當時對甘地毫不客氣的指責,事後是受到了組織上的批評,被迫又做了一次檢討。但是他想到自己能用“舌頭打倒甘地”,心裏簡直就是爽歪了,至於檢討什麼的,這傢伙的臉皮早就厚如城牆。檢討時,是將自己批得一文不值,心裏卻是堅決不改,還想着什麼時候找機會再把甘地這老傢伙抓出來再損一次。對於他的德性,李潤石主席早就清楚,卻也無奈何。
甘地最終在1953年八月時,在絕望中死去。他死了之後,尼赫魯接過了甘地留下來的攤子,繼續和英國人作鬥爭。只是這時的印度國大黨,內部的黨員爲了自己個人飯碗和利益的問題,在種話問題上也是搖擺不定,造成了很大分裂,爲統合這些人的意見,尼赫魯花了很大的精力。
東南亞獨立運動的興起(1)
因爲林漢一家人的“民族主義心態”帶來的負面影響,印度比歷史上足足多享受了整整十二年的“被殖民”待遇。
甘地死後,尼赫魯一直努力地掙扎着。但是這時的英國人靠着大批榮譽不列塔尼亞人組成的賤民師和首陀羅師,依舊牢牢地控制着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