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大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那時期中國流行的金條有四種規格,按照重量分別是半兩、1兩、5兩和10兩,其中1兩的叫“小黃魚”,10兩的叫“大黃魚”。那時的一斤是16兩,1兩的“小黃魚”重3125克。
按照那時的物價水平,一根“小黃魚”可以兌換40塊銀元,三根“小黃魚”就足以在北京買個小型的四合院。當時小康之家一個月的生活費大約是15塊銀元,在酒樓好酒好肉地擺上一桌宴席也不過就兩三塊銀元。
郭凌峯的金條每根有100克,比三根“小黃魚”加一起還重,而且黃金成色更好(純度更高),十根金條整整兌換了1200塊銀元。這些錢買了豬和牛後還剩不少,郭凌峯又買了一大羣雞鴨,讓人用籬笆圍了個院子養了起來。
郭凌峯儲物空間裏還有一千斤大米和一千斤麪粉,這些糧食在這年頭都是精糧細糧,比尋常人喫的這些粗糧金貴多了。可郭凌峯知道,糧食應該多多益善,於是把這些糧食全部換成了粗糧,足足換來了六千多斤粗糧。
郭凌峯如此煞費苦心就是爲了給大家改善生活,要想搞訓練,戰士們的營養一定要跟上。這時期八路軍戰士爲什麼肉搏戰打不過鬼子,個個面黃肌瘦的,怎麼打得過那些身強力壯的鬼子?
有了這些豬和牛,每天宰殺一頭就夠獨立團每人分到幾兩肉,還能大碗喝肉湯。那些雞和鴨子下了蛋就存起來,隔三差五再給戰士們弄點雞蛋湯,或者炒個韭菜之類,都是補充營養的好東西。
粗糧當然沒有細糧好喫,可粗糧的營養可不一定比細糧少。所以戰士們並不會因爲喫粗糧營養就不夠,反而因爲糧食增加了這麼多,大家都能敞開肚皮喫飽,訓練的時候就更賣力了。
第86章 厲兵秣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