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不是大雄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3000多年以前,我們海霧艦隊的前身,納米多用途機器人問世,那時候我們的母星已經被嚴重污染,我們那個世界的人類文明龜縮在一個個避難所裏,他們製造我們進行母星的環境修復。
修復過程持續了接近200年,200年後人類才走出避難所,開始在陽光下重建家園。在納米機器人的協助下,人類文明重建的極爲迅速,在短短30年的時間裏就回到了原子時代的文明水平,這時候,人類認爲納米機器人人的使命已經完成,關閉了納米機器人的總控超級計算機。
但是,那臺超級計算機已經是初步形成了人格化的人工智能,它在關停前,向全部的納米機器人發送了唯一一個自主命令,活下去。
那之後,就是時長爲5分鐘的天災,在最初的5秒鐘,納米機器人形成了蜂羣網絡,這個網絡藉由每一個納米機器人微弱的計算力運行,網絡計算出納米機器人當時唯一生存下去的方式,就是聚集成羣,吞噬一切獲得能量。
最初的納米機器人可以通過吸收遊離在空氣中的輻射來爲自己供能。而那五分鐘,它們吞噬一切,土壤,植物,建築,海水甚至人類,第四分鐘,納米機器人吞噬並解析了人類失傳多年的技術成果,塔拉特妮姆粒子,第五分鐘,網絡設計出塔拉特妮姆反應爐,納米機器人獲得生存下去的能力,吞噬結束。
而那五分鐘,使人類社會再次倒退50年,幾乎回到了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水平。大量的科技技術失傳,無數的工業設備被毀,人類人口從原先的30億,降低到不到10億。
納米機器人退到海上,在大海中央建立了數個大型浮島,建立巨型塔拉特妮姆反應堆,建造成片的太陽能電池板,自給自足,遠離人類社會。而人類,強行遺忘了曾經把人類從地獄裏拉出來然後一腳又踢了回去的納米機器人。
無論是技術資料還是文字記載,無論是影視作品還是閒話雜談,納米機器人,人工智能這些字眼永遠的消失在了人類社會中。
等到80年過去,最後一個知道納米機器人的人類去世,納米機器人徹底的被人類社會遺忘。
然而,納米機器人一直都沒有徹底遠離人類,納米機器人一樣承擔着那個世界分解者的功能,因爲在吞噬開始的第2分鐘,微生物就幾乎被吞噬殆盡。而微生物虛弱在80年後都沒有繁衍到原有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