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第3/10頁)
東方快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事實上,大唐目前對高句麗所實施的戰略,在原本的歷史上,李世民第一次對高句麗親征完畢,便開始實施。
之所以要到唐高宗時期才能夠滅了高句麗,主要還是因爲戰船比不上百濟,連着兩次在海上打輸,繼續建造戰船。勞民傷財,差點引起民怨。
直到第三次從海上出征,大破百濟和倭國支援百濟的水師,方纔成功佔領百濟,進而順勢南北合擊,一舉攻下高句麗。
也正因此,對於戰船的設計和建造,李恪從一開始就親自參與。
一方面,派人去傲來國學習更先進的建造海船的技術,另一方面,設法研發火炮。
這個時代的諸多國家,大抵上還沒有”技術封鎖”這樣的概率,傲來國四面皆海,造船技術發達,與大唐相隔極遠,非大唐之敵,內部又是由諸多城主分治。只要備足足夠的金銀,帶上一批“技術人員”回來,完全不成問題。
何況像傲來國這樣的國家,深知海上貿易的暴利,李恪身爲大唐太子,曾受到過傲來國國主的禮遇,以這一點允諾傲來國與大唐進行海貿,單是以此,便足夠讓傲來國爲之心動。
至於火炮,其實這個時代,製造火炮的前置技術,原本就已經足夠。
只是因爲以前沒有出現過這種東西,再加上過往的兵書更加註重陣法、士氣、地形等等,對於這類應用於戰場上的兵器,沒有太多發展。
按着李恪的建議,官府先是四處找尋霹靂堂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