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流書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一人拜倒,衆人臣服,此事就這樣一語斃之。
殿內靜默片刻,便見帝師大人躬行上前,徐徐開口,“皇上,微臣有本啓奏。徐廣志雖沽名釣譽,卻也開了先河,爲天下學子謀求良師,初心尚善,還請皇上息怒。微臣有感於魏國學子求知若渴之心,懇請皇上召集天下鴻儒共鑄儒學寶典,傳與現世、後世,另召諸子百家之大成者,再鑄一百科寶典,不使中原文化衰微敗落,不使我等師門凋敝。”
話落深深跪伏,虔誠叩首。
聖元帝政治嗅覺何其敏銳,立即就意識到帝師所言暗藏的巨大利益。鑄儒學寶典能以最快的速度奠定儒學的國學地位,爲順利實施御民之術打下夯實的基礎;鑄諸子百家寶典,這一巨大誘惑必能吸引無數能人異士齊聚燕京,爲朝廷所用。
戰爭之後,魏國雖擁有廣袤土地,百姓卻大多逃亡關外或海外,唯恐蠻夷當政戕害漢人;而徐廣志喊出“獨尊儒術”的口號又驚走了諸子百家的學者。魏國如今最缺什麼?除了國政收入便是人才。
九黎族人擅武卻不通文,且對聖元帝並不忠心,他不能用也不敢用,而投效麾下的寒門臣子又太少,以至於他不能完全剔除世家對朝政的影響,只因他們壟斷了學術,亦壟斷了人才。
法家、兵家、醫家、史家、農家、墨家……諸子百家的學者皆爲國之棟樑,若能齊聚燕京,湧入朝堂,胡人何患?薛賊何患?魏國在五年之內必然豪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