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流書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這完全是一篇從國之基政出發的策論,而非衆人以爲的伐文。此文並不涉及《女戒》中的內容,反倒從各個方面論述女子改嫁的重要性。此時正值數百年戰亂尾聲,而歷經戰火的九州大陸已是十室九空,人丁凋敝。男子被抓充軍,死於刀槍馬蹄;女子躲避禍亂,皆有巨大傷亡;而老弱病殘無人看顧,也紛紛喪命於顛沛流離。不僅魏國缺人,蜀州缺人,神州大陸處處殘破,亟待重振。
如何讓一片焦土煥發生機?除了繁殖別無他法。將士們脫掉甲冑,回鄉耕種,誰不想討一個媳婦,安居樂業?然而現實是:年幼女子大多死於兵禍、疫情,甚至被當成兩腳羊互相交換着啃食了。活下來的女人少之又少,且大多是身體強壯的已婚婦人,但她們的夫君卻又死於戰場,以至於她們淪落爲寡婦。人口凋零的同時更伴隨着男女比例的失衡,若嚴厲禁止女子改嫁,十數年內,魏國人口還將一減再減,終成無民之國。
民不存焉,何來家國?
此言告一段落,文章又改換基調,從歷史、律法,甚至九黎族的習俗來表述女子改嫁對國家人口增長的重要意義。九州大陸每遇長時間的戰亂,建國後,君王總會頒佈政令鼓勵女子嫁人、生育,這是由當時的特殊國情決定的,也是人口復興的重大舉措。有史書記載——制女年十七父母不嫁者,使長吏配之;又言女子十五不嫁,家人坐之。可見女子不嫁,地方官員可逼其嫁人,甚至以罪論處,又設置官媒,強令男女婚配。而九黎族爲了重振族威竟改了倫常,妻後母、報寡嫂已成習俗,終至本族人口興旺繁盛,重現往日輝煌。
條條鐵證一一詳舉下來,順理成章得出結論:如今的魏國不但不能禁止女子改嫁,還得鼓勵女子改嫁,讓她們養育更多兒女,同時也養育被戰火摧毀的國土。男子爲天,女子爲地,天有過高,地便多厚,二者同樣肩負着鼎立乾坤的重任。
一篇文章唸完,季承悅已是面紅耳赤,羞愧難言。其餘人等並非傻子,關素衣已論述得如此粗淺,又豈能聽不明白?莫說她擡出律法佐證自己觀點,單九黎族的婚嫁習俗就能讓所有人閉嘴。
徐雅言冷汗淋漓,神魂俱裂,這才明白父親被關素衣批駁得體無完膚、瀕臨絕境時是何感受。皇上來了嗎?不不不,他今天千萬別來!
剛思及此,場外忽然響起一陣掌聲,衆人轉頭看去,卻見聖元帝與幾位官員正站在花架下,手裏牽着一名脣紅齒白、粉雕玉琢的小童。“夫人文采斐然,高瞻遠矚,尤勝男子多矣,更何況一羣愚昧婦人!”
他一字一句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