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93 章 制鹼 (第1/7頁)
嬴天塵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諸夏自古有服章之美,桑麻絲綿作爲主流織物的歷史已有千年。縱然富貴之家以禽獸羽毛織成華衣,羊毛也不在選擇之內。
一來中原之地牧羊者少,若要大量獲取羊毛,非得與草原胡族交易,抑或將草原變作諸夏之地不可;二來以羊毛爲編織物需跨過數道關卡,最麻煩的就是淨毛。用謝拾在仙境中聽過的名詞來說,則是脫脂。
從綿羊身上第一手採下來的羊毛中往往富有諸多雜質與油脂,使得羊毛絞纏成團,非得去除雜質與油脂,才能得到被理順的羊毛,也只有這樣的羊毛才能用於紡織。
而去除羊毛中雜質與油脂的過程即脫脂,或者說淨毛。只要能解決這一步,拿出一個對工藝和成本要求都不高的法子,爲大齊百姓開拓羊毛紡織新行業就不成問題。
這一點對謝拾而言恰恰沒有難度。
——學海就是他最大的外掛。
印象中有着相關知識的謝拾第一反應就是制鹼,以鹼液脫脂。不過,要使李岱相信他不是信口胡來,當下應該拿出最簡單、最方便實用的法子,能儘快驗證可行性。
至於簡單的法子,依稀在夢中見過,“海草灰”二個字瞬間劃過腦海,謝拾脫口而出的卻是:“老師可曾聽聞‘自然灰’?”
“自然灰?”李岱重複一遍,隱約好似有些印象,仔細想來卻沒有頭緒。他緊緊鎖起眉頭,好奇地問,“——那是何物?”
“……‘琉璃本質是石,欲作器,以自然灰治之。自然灰狀如黃灰,生南海濱,亦可浣衣,用之不須淋,但投之水中,滑如苔石。不得此灰,則不可釋。’”謝拾沒有正面回答,而是先不緊不慢地背出一段話,而後解釋道,“此乃《南州異物志》所載,爲二國時東吳人士萬震作著。其中言論固然有頗多謬誤,亦有可取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