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下蝶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什麼孫老師,我一個做手工活的, 叫我孫姨就好。”
孫老師見花錦跟陳江都是年輕人,笑道,“難得有年輕人對這些老手藝感興趣。”
今天這個展覽會不對外開放,能拿到票進來的,都不是普通人。可是有票的人,也不一定對這種活動感興趣。一些人是爲了任務,一些人是爲了拓寬人脈,真正喜歡傳統手工藝,並且還想研究它們的,恐怕只有那幾位已經年邁的老專家了。
花錦剛想說話,就聽到講解員帶着十餘位穿着嚴謹的中年男女過來,講解員說着每項傳統藝術的來歷與發展進程,這些參觀代表們時不時點頭微笑致意,但是他們是不是真的對這些展品有興趣,或許只有他們自己知道。花錦的目光在這羣參觀人員中掃了一遍,發現這些人中,還夾雜着一個熟人,裴宴。
與頻頻點頭的其他人相比,裴宴稱得上是面無表情,甚至都沒有看講解員一看,但他看向每樣展品的目光卻是最認真的,那種目光,對展品保持着最基本的尊重。
“這邊是刺繡展品區,諸位領導請往這邊走,小心腳下地滑。”
講解員帶着參觀代表走到刺繡區,“衆所周知,刺繡是我國著名傳統手工藝之一,距今已有兩三千年的歷史,最出名的繡種有蘇繡、湘繡、粵繡、蜀繡等。我們展覽區裏放着的繡品,主要是蘇繡與湘繡……”
裴宴看着展區裏的繡品,忽然就想到了花錦,不知道她今天有沒有過來?
“刺繡是非常不容易的工藝,做出一件成品,需要耗費很多時間與精力。隨着人們生活需求增加,機繡作品已經替代了人工刺繡的地位。但是不管機繡如何發展,人工刺繡的靈動與靈魂,機繡永遠都無法替代。大家請看這件屏風,採用的是雙面繡技術,其精巧程度,僅靠機器是做不來的。”
刺繡展區裏面的展覽品不少,大到屏風擺件,小到絨花手帕,都帶有刺繡工藝。裴宴仔細看着這些當代大家作品,隱隱覺得,花錦繡的東西好像也不比他們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