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某寶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李王氏早記着這一茬兒事兒,留他大姑父喫了一頓飯,就趕着備催生禮。共備了二十個雞蛋,兩個大餑餑,去小貨棧裏買了兩包紅糖,一斤幹棗,並紅紙和三尺紅布頭。海棠海英兩個早做了兩身嬰兒小衣裳,看花色,都是偏女娃兒穿的。
第二日,李海歆套了牛車,和老二一家何氏四人趕早去了張家村。送了禮,隔窗把嬰兒衣裳投了進去,片刻兒,裏面傳來梨花大姑的一聲嘆息。
許氏要湊到窗前兒去看,被何氏拉住了。聽梨花大姑的動靜,怕是包裹頭朝向,預示着又是個男娃兒。心裏頭卻苦笑,老天也會作弄人,想什麼不來什麼。
梨花大姑父要留飯,李海歆推說地裏頭忙着,等忙過這陣子有的是聚着的時候,便趕着牛車家去了。
剛回到家,許氏趕着把投催生的事兒跟李王氏講了一遍兒,李王氏也嘆了口氣,老李頭反倒說,男娃兒多了好,能幹活兒。
午飯過後,大武銀生幾個往常一塊打場的人家過來商量壓場的事兒。麥子熟得快,五月裏的天又是小孩臉兒似的,說變就變,李家村習慣麥收秋收時,幾家相厚的結合在一起,相互幫襯着。壓場地也算是一件大事兒,東家有牛,西家有石滾兒子,南家有磨盤的,壓場地挑水是個力氣活兒,娘們幹不行,壯勞力們湊一塊兒幹活兒,也出活計。
仍按往年的慣例,老李頭家出牛,大武家有石滾子,銀生家就多出幾個勞力,又商量定了壓場的日子,各人就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