蒿里茫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三個孩子,老大是趙儼,當然他排行第四,所以也可以稱之爲趙四;
老二王破石,在家排行就比較小了,排老十,所以也可以稱之爲王十;
老三劉尚,在家排行就更靠後了,排十七,所以也可以稱之爲劉十七;
老二老三是趙良嗣姻親家的孩子——所謂姻親,也都是他這一輩,或者是父母那輩的,都是給耶律家打過工的河北人。只不過那兩家沒有趙良嗣的功績,想上朝背鍋也不可得,只能一聽說趙良嗣準備安排自己兒子去修道,另外兩家立刻給兒子洗刷乾淨,忙忙地送過來。
之所以他們三個同歲但排行差了這麼多,主要是因爲趙良嗣原姓馬,他這姓是投奔大宋之後官家賜的,只賜給了他和他的兒子們,因此只能單獨排行。
瞭解到這裏時,趙鹿鳴內心就止不住的吐槽,那要是全族跟着一起改姓,是不是會引發“你也配姓趙”的攻訐?
當然,就算趙良嗣沒幹那麼膽大包天的事,處境也好不到哪去,不然山高路遠,夫人在家裏嚎啕了一場又一場,他何必狠心給兒子發配興元府呢?
趙良嗣的態度很誠懇,兒子不是長子,只是一個沒太多期望的幼子,送到帝姬這裏往高了說算是投資,期待有朝一日帝姬有所作爲時能拉這不成器的娃子一把,也沾沾光;往低了說現在宋金關係雖說還湊合,誰知道將來怎麼着呢?萬一真出了大事,他這當初保媒拉縴的難保不被拉出去成了大家的出氣筒,附贈一個夷三族。那現在送一個兒子出去修道,也能保證他家血脈不絕哇!
他的長子已經在汴京城攀了一門好親,據說是小蔡相公妻舅的閨女,四捨五入也算是攀上了兩位蔡相公。雖說當爹的罷了官,但兒子還有個小官掛在身上,一家子忍氣吞聲也還有點盼頭,不可能全家打包都跟着帝姬逃難去,這一點她倒是很明白,也不願意多問。
但她聽完這絮絮叨叨的一堆解釋後,很想要問一問的是:“趙公何以畏金如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