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 章 (第1/9頁)
江南知微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扶蘇聽得亦是一頭霧水,父王向來信重昌平君,怎會故意將他在秦爲相的記錄抹去?他伸手輕輕戳了戳明赫的小臉墩,你這小淘氣,整天就會胡亂猜測!
但凡換個時機,明赫都要趁機碰瓷嚎哭吸引嬴政來抱他,不過眼下他倒顧不上這個,正翻來覆去唸叨回想着“昌平君”這個名字呢——萬一這個名字是出現在跟趙高合謀的環節,他一定要提前幫始皇大大除去這個禍害!
想到這裏,他又暗恨自己從前讀史書不夠認真,只把關於秦始皇的功績部分背得滾瓜爛熟,其他人的生平事蹟卻大多讀個囫圇吞棗。
能記得昌平君這個在史書上近乎透明的名字,還是因爲史學家發現新證據,推翻了太史公那段記載,畢竟這種事着實不常見,他才返回去多讀了幾遍。
原來,在嫪毐發動蘄年宮政變那晚,史記上是這麼記載的:王知之,令相國昌平君、昌文君發卒攻毐。
按這句話理解,當時的秦相是昌平君。但史學家們根據後世出土的秦朝銘文和詔書,推翻了這個謬誤。
因爲,嫪毐政變發生於秦王政九年,不管是史書還是後世出土文物,都清楚地指向同一個證據:秦王政元年到秦王政十年間,秦國的相國都是呂不韋。
而在秦始皇廢除相邦制、改用左右丞相制之前,秦國的相國都只由一人擔當。再結合韓魏等國的史料來看,當時秦王政年幼,秦國由呂不韋獨掌大權,他也絕不可能再設置一位相國來與自己分權。
所以,史學家們認爲這句話的謬誤之處,或是後人謄抄過程中少寫了一個頓號,它的原意本該是:令相國、昌平君、昌文君發卒攻毐。
想到這裏,明赫再次在腦海中搜尋起來,到底還有哪件事提到過昌平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