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第 17 章 (第2/22頁)
江南知微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正因爲明赫來到了秦國,又給嬴政科普了青銅器做餐具的害處,秦國纔會禁止以“金器”爲食用器具。
如此一來,宮外那些慣用青銅餐具的顯貴也總是要喫飯的,採買往日他們看不上的陶器,便成了迫在眉睫之事。
商君變法後,秦國農具、日用品雖允許私營工坊存在,但這些品質較粗糙的價格低廉之物,自然入不了顯貴們的眼。
而官辦工坊則不同,“物勒工名”的標準化管理追責制,要求其間出產之物,大到一件兵甲,小到一個陶罐,製造工師都必須署名,以確保盡心盡力的品質。
在這種對比下,顯貴們自然願意高價從官辦窯場採購,於是以最快速度趕製出大量陶器的任務,就落在了承擔工師主力的墨者們身上。
但這時期燒陶多以起燃快、火焰大的松木竹枝等柴薪爲主,窯工們需要日夜不停歇地一趟趟添柴,耗時久且成品率極低。
哪怕是經過墨者改良後的窯洞,燒一爐也需七八日,遠遠無法在短時間內滿足宮內宮外的大批量需求。
偏偏此事又還拖不得,五黑接過任務後,便開始日夜不停歇地研究究竟該如何提升燒陶速度。
直到他昨日半夜福至心靈,突然想起祖師墨子《備穴》中曾記載一物,頓如醍醐灌頂!
他又翻出書卷,細細讀了關鍵之處,當即斷定:此物既能被木炭點燃冒煙,若再加大火勢、再使其透風,約摸也能如柴薪般燃燒?再者他根據經驗推測,品種不同的樹木,燃燒的溫度亦不同,若此物的溫度比柴薪更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