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第 18 章 升官發財之道 (第3/9頁)
江南知微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諸國之中,只有秦國連出幾代明君,一代人揹負完成一個使命,堅定不移地沿着商鞅制定的“強國”之路前行。
而在實行軍功爵位制的秦國,最有機會建功立業的地方,是戰場之上。
連商鞅本人,當年也以文士之身率軍親征,以攻打魏國河西大捷之功,從左庶長而升至大良造。
當然,若要較真來論,在帝王權威遠遠大於律法威信的時代,無論是上戰場鍍金的商鞅、魏冉、呂不韋,還是無須上戰場立功,便能位居卿位的范雎、李斯等人,其實都是通過自身卓越的政治價值,跳過真正的“軍功”,直接封侯拜相的。
可放眼整個天下,這種能讓君王另眼相看的大才,本就堪稱鳳毛麟角,至少對不再實行世襲制的秦國貴族子弟而言,這條路幾乎行不通。
甚至,像蒙恬這樣,因君王感懷其祖父侍奉三朝、爲國戰亡,而破格提拔至內史的情況,也是屈指可數。
絕大多數貴族子弟只有兩條路可選:第一條路,嫡長子老老實實等着降級繼承父輩的爵位,若其自身一事無成,只能等着爵位傳到兒孫之時繼續降爵,直到最後變成庶民——正常情況下,沒人想選這條路。
第二條路,則是按秦律上戰場立功,若斬首一名敵軍前鋒戴甲士兵,可獲封第一級爵位公士,受賞田一頃,宅基地九畝,還能得到五十石糧食和一個庶子(僕人)乍一看很美,但隨着爵位的升高,獲封的難度也逐步加大,子孫想要達到李斯和蒙氏如今的地位,也是極不容易的。(1)
而眼下,君王不但給了他們無盡的信任,還拋出一份額外的恩澤:煤之功用不可估量,若秦國按此圖索驥,真能大量挖掘出此物,堪稱收穫巨大!以王上慷慨的性子,豈能不犒賞一番他們這些勤勤懇懇、負責前期關鍵工作的臣子?
前些日子,李由和蒙毅已按秦律向朝廷納粟千石,被授爵爲一級公士,若此番收穫頗豐,求王上再爲他們授上一級爵位(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