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第 23 章 這香味有點熟悉? (第5/10頁)
江南知微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第一次服役時間爲期一年,通常是乾點修城築牆挖渠的雜役之事,如果是成年男子,有時還需前往軍營接受戰場專業培訓。服役期間,朝廷會提供食宿,還會發放工錢,這一點在古代來說,還是有幾分人性化溫情的,可見,法家秦律之中亦不乏一些公平條款。
然而,商鞅立法之初心,是爲“強國弱民”,是爲馴服百姓安心事農,是爲集舉國之力供養軍隊。所以,總體而言,這些律法展現出來的,更多是讓老百姓感到懼怕和無措的一面。
變法後的秦國嚴格打擊商業,以農業爲百業之首,因而在這片土地上最多的庶民羣體是農人。
爲防止農人四處流動以耽誤耕種秋收,商鞅又設置了五戶一伍、十戶一什的戶籍制度,百姓等閒不得離鄉,若有要事離鄉,需找村中里正和亭長開證明,再拿着以木刻成的身份證“驗”和離鄉證明“傳”,才能順利前往目的地,遠不如燕趙遊俠兒那般肆意自由。
除此以外,還有諸如“偷採不足一錢的桑葉,便要服役三十天”等涉及方方面面的嚴苛律法,秦國便以吏爲師,讓各郡縣裏正組織鄉里百姓熟讀日常法規,以免不慎觸法被罰。(3)
自商鞅以竣法管教庶民後,秦國的百姓就成了諸國百姓之中,最爲“乖巧”聽話的,他們勤勤懇懇在八百里秦川平原上耕耘,爲國家源源不斷提供後援支持。
可是,在冰冷的史書記載中,這些秦人至死也沒能過上一天安生的好日子:六國打完了,還要打匈奴,打百越…後來,始皇帝去世了,扶蘇也死了,胡亥即位了,日子比從前更難熬了再後來,連秦國也亡了,新的諸侯再次開啓戰火紛飛,他們的兒孫又要被拉去上戰場了……
想到這裏,明赫不由得暗暗傷感,直在心頭感慨個不停,“這個時代真的太難了!一個農民累死累活種一百畝地,一年到頭的收成不過一兩萬斤,可秦軍一個月消耗的軍糧至少就要幾萬噸啊!偏偏這仗還不得不打,如果秦國不趁強盛的時候打敗他們,就要被他們找機會再聯手攻打,這樣打來打去,這亂世什麼時候纔是個頭?根本就是一個無解的難題,統一纔是正道!可我家大大滿腔雄心抱負的初心,根本不是爲了讓自己和子女過驕奢的世襲生活,不然他堅持郡縣制做什麼?他明明是想帶老秦人佔領更多疆土,種上更多糧食,讓秦國人都能過上更好的日子啊!”(3)
“可眼下,秦國沒有足夠堅實的經濟基礎,做什麼都只能顧得上這頭、又顧不上那頭,不管怎麼選都有犧牲者…正因爲如此,我家大大高處不勝寒的寂寞不能被世人理解,百姓不堪其重的悲哀也無法被他理解,明明每個人都活得很辛苦,卻都得不到各自想要的人生……我知道,要解開這個死結,只能鉚足勁往前衝,拼命提高生產力,讓老百姓不再成爲犧牲者,而是都成爲始皇大大雄心壯志下的獲益者…嬴明赫,加油!”
伴隨着明赫絮絮叨叨的心聲,細細碎碎的陽光透過車窗,落在嬴政高挺的眉骨之上,他抬頭看向小奶娃的眼中滿是溫柔,如盛滿和煦的春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