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2 章 (第1/11頁)
江南知微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聽聞張氏除了張蒼還有其他俊才,求賢若渴的韓非雖覺有幾分驚喜,更多的,卻是意料之中的平靜。
若換了旁的秦國官吏初來乍到,興許只會將張氏視作尋常鄉縣豪強,但韓非身爲韓國王族公子,卻深諳這張氏一族的底細。
細說起來,這張氏的先祖,還是一位令他素來仰慕的春秋奇才。
當年,晉國末年四卿亂政之時,智氏一家獨大,十分囂張跋扈,他以趙襄子不割讓土地給自己爲由,聯合韓氏與魏氏率軍前來攻打,企圖三家一同滅掉趙氏以分其土地。
當此危機之時,趙氏家臣張孟談挺身獻策,他先勸服趙襄子率人棄城,逃往城池堅固的晉陽防守,三年後,他又孤身深入敵營,利用韓魏兩家忌憚智氏勢大的心理,以巧舌如簧之辯才,成功說服他們倒戈與趙氏暗中結盟,三家聯手擊敗智氏,這纔有了韓趙魏三足鼎立的局面。(1)
而張孟談之奇,卻奇在他不居功自傲的清醒淡泊。待三家分晉大局已成,君主論功行賞之時,他卻不顧趙襄子的百般挽留,以“世間從未有功高蓋主而能善終的臣子,臣以爲前事不忘實乃後事之師”爲由,急流勇退辭去官職、退還封地,帶着家人前往天龍山下負親之丘耕種。
後來,因韓魏齊燕聯軍攻打趙國一事,趙王請張孟談再次出山,其派妻子與三個兒子前往列國行離間之計,從此,張氏子孫便逐漸分散在韓魏齊諸國。(2)
有此多智之先祖,張氏子孫之中自然有驚才卓絕之人,除卻定居魏國這一支的張蒼才華驚人,定居於韓國五世爲相的張氏,其長子張良亦有王佐之才。想來,張氏爲家中女孫伐柯之時,亦會格外重視男方之才能。
想到這裏,韓非讚道,“陽武果然是人傑地靈之寶地,只張氏一族便人才濟濟,善!不知令孫婿是何方賢才,可否讓本官前去拜訪一番?”
說着,他看了看院外天色,今日雪已停,便從席間起身,竟有親自前往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