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5 章 (第1/7頁)
江南知微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明赫一聽更氣了,揮舞着小手暗罵道,“能想出這種惡毒主意的東西,真夠不要臉的,這是要斷絕百姓的活路啊!呸,跟那些屠殺幾十萬平民的小櫻花有什麼兩樣,這狗德行”
李斯聽着他罕見的罵罵咧咧心聲,暗暗回憶了一番,這小櫻花又是何人,竟會這般駭人的兇殘暴虐?我倒從未聽過
不過,他的面色依然漸漸凝重起來,九公子此言倒不假,想出這等毒計之人確實太過惡毒。
須知,眼下雖已戰亂五百年,但春秋時期多是先詠詩歌、點到爲止的“循德”之戰,便是在這禮崩樂壞的戰國時代,各國亦心照不宣地遵守着荀子《議兵篇》“王者城守而不攻不屠城”之理念,即便施行法家之術的秦國君王亦不例外。(1)
因爲平民,意味着農耕時代最寶貴的勞動力,意味着一個國家生生不息的希望,在這個今日你打我、明日我打你的時代,誰也不敢保證自己能笑到最後,但留得青山在總有機會捲土重來,所以大家都在暗留一條不被斬草除根的後路:今日留下他國之平民,來日他國亦會留下吾國之平民。
故而兩軍交戰之際,雖陰謀不限於戰場之上,但歸根到底,左不過是些離間朝堂文臣武將的陰謀,極少有人會將詭計擴大到平民身上。
這是信奉鬼神祭祀的戰國諸侯們,在亂世之中最後的堅守:戰場之上對負隅頑抗的敵軍士卒絕不會心慈手軟,但戰場之下,屠殺之手不可伸向平民。
如此一來,縱是上了戰場就紅着眼斬首、以期立下軍功的秦國士卒,亦不敢屠殺敵國手無寸鐵的平民來濫竽充數。
因爲按照秦律,秦軍殺敵領功要過層層嚴格的監督流程:士卒五人爲一伍,行連坐監督之法;所斬之首級,必須露出脖子根部的喉結,防止殺女性和孩子領功;戰爭結束後,還需在軍法吏的監督下,暴首二日來驗查傷口、喉結、髮髻和頭飾等,若殺良民冒功,不但無賞,還將接受重罰。
李斯最是清楚不過,眼下各國縱是佔了他國之城池,待戰事結束,最多也不過與該國商議、將城中老弱病殘人口遣返回去,幾百年來,並無諸侯會喪心病狂到下達屠城之令。(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