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6 章 (第2/8頁)
江南知微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偏生,那奸賊姬槐也跟着嚐了一粒菽豆,隨後便吐了出來,一口咬定此乃生種,絕非熟豆!
無奈之下,寧騰只得懇求韓王親嘗菽種以辨生熟,卻引來韓王怒不可遏的一頓訓斥,不但下令將他逐出新鄭王宮,還揚言,過些日子要撤去他的假守一職。
回南郡的路上,寧騰在風雪中憤怒疾馳着駿馬,不斷回想起韓王那句“便是此菽真乃熟種,無非也就是來年寡人國庫的之中,少了些稅糧,你這大膽佞臣,竟敢讓寡人生食低賤之菽豆,看來這假守之位你是不想要了”,一時只覺心寒不已,滿腔熾熱振興韓國之心,盡數在寒風中逝去。
當初三家分晉之時,韓國土地本就最爲狹窄貧瘠,又多山多石,五穀之中不產稻不產谷,唯最不挑土壤肥力的菽豆種得最多,韓國百姓日常所食,左不過是豆飯糟糠,喫得甚至還比不上律法嚴苛卻農耕強盛的秦民。
韓國今歲遇上大旱,本就糧食減產許多,這昏君不但不救災,還數次下詔要求各郡如數徵稅,勸百姓“再忍忍”,如今,他連糧種都不肯撥付給郡縣春耕,偏要拿趙王“好心”贈送的熟種,來害大夥來年繼續連粗糙的豆飯都食不上…
寧騰不怕被撤職,只怕等到果真顆粒無收之際,昏君又會將南郡饑荒一事怪在自己頭上,推自己爲
替罪羊平息民憤,繼而賠上寧氏一族之前途與性命。
他一路上忽然想到了很多事情,比如那位有大才而被昏君荒棄數十年、最後反被抄家除牒的韓非,又比如同樣有大才,卻被君王以“年齡太小”爲由、拒絕起用的前相之子張良…
所以,他幾乎是一回到南郡便做出了決定:小罰則受,大罰則走,連王叔韓非都被他逼得反目事秦,我寧氏又豈能白白爲這昏君殉葬?
至於朝中熱議的所謂“災星已吞噬秦國氣運”一事,寧騰並不太相信,因南郡緊鄰秦國之故,他前幾日曾暗中派心腹前往邊境查探,發現秦人竟興高采烈從山中挖一筐筐黑石!